在剛剛落幕的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非遺·工藝美術展區上,一組別具動感的石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這是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曲棍球項目的大理石吉祥物。其設計者、云浮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楊桂龍,用一把刻刀、一方頑石,將體育精神與傳統石藝完美融合,開辟出一條屬于“中國石都”的文化創意新路徑。
從石材商人到石藝匠人:轉型中的堅守與突破
2009年,年僅21歲的楊桂龍踏入云浮蓬勃發展的石材行業。彼時,正值建材市場紅利期,他在父輩的影響下迅速成長。2014年,他獨立創業,在云浮市創辦了自己的石材加工廠。
然而,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粗放式經營和同質化問題日益凸顯。楊桂龍意識到:“未來的競爭必須依靠創新、品牌和文化?!庇谑?,他開始從單純的加工制造向文化創意延伸,嘗試將石材產品賦予藝術靈魂與情感價值。
他的辦公室里,擺放著各種精雕細琢的石藝作品,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把1:1比例的石頭吉他。這些作品不僅展現了他對石藝的熱愛,也體現了他對產業升級的思考。
IP賦能傳統技藝:打造賽事吉祥物的文化傳播力
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曲棍球項目將在云浮舉辦,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城市形象升級的重要契機。面對這一機遇,楊桂龍敏銳捕捉到“石都”與“球都”的結合點,決定以云浮石藝打造一款獨特的賽事吉祥物。
他帶領團隊選用銀杉石與漢白玉為主材,通過機器雕刻與手工打磨相結合的方式,將運動員蓄勢待發的姿態凝固于
石材之中。過程中,他們引入3D打印技術反復優化造型細節,確保最終成品誤差控制在±0.5mm以內,為標準化量產打下基礎。
這款吉祥物雖尚未正式發售,但已展現出巨大的文化傳播潛力。“我們希望借助賽事IP,讓更多人認識并喜愛云浮石藝?!睏罟瘕堈f。
文創不止商業:傳承技藝,傳播文化
“我們做這個產品的初衷不只是賺錢。”楊桂龍強調,“而是希望通過‘文創+潮玩’的形式,讓年輕人了解云浮石藝的魅力?!?br />
在他的推動下,云浮工藝美術協會注入了大量新鮮血液,新增近60位年輕會員。這支年輕的團隊正不斷探索成本控制、工藝改良、規格多樣化等方向,努力讓更多人接觸并接受石藝文創。此外,每件吉祥物中嵌入了NFC芯片,消費者只需手機輕觸即可查看創作故事與詳細介紹,實現防偽與文化傳播的雙重功能。
盡管未申請外觀專利,楊桂龍并不介意同行借鑒。“只要大家知道創意源自云浮,這就是一種推廣?!彼f。
展望未來:讓石頭講述更多城市故事
談及未來,楊桂龍思路開闊。他表示,團隊正在嘗試使用色彩更豐富的天然石材制作不同項目運動員的形象,并醞釀在未來的曲棍球場邊設立大型主題雕塑,成為云浮“石都”與“球都”雙名片融合的城市地標。
“金石永固”,在他看來,不僅是材料的堅韌,更是精神的傳承。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將體育精神、城市文化與傳統技藝永久鐫刻在石頭之上,讓世界看見云浮之美。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