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材網了解到,近年來,江西瑞昌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著力推進山水治理工作,讓廢棄礦區變“景區”,讓“臭水”變“清流”,推動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齊頭并進。
如今,從瑞昌市天嗣山公園上空俯瞰,滿目蒼翠盡收眼底,這派綠意盎然的畫面,很難讓人想到此處曾是洋雞山金礦廢棄的礦區。
原來,瑞昌市城郊的洋雞山金礦在2001年因資源枯竭停產,但多年采礦早已帶來一系列環境問題:山體裸露、植被破壞、礦渣污染、水土流失等,對此,瑞昌走上礦旅融合發展之路,積極開展生態修復,志在推進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將“廢舊礦區”變成“景區”。
在2018年,瑞昌全面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因地制宜將洋雞山金礦廢棄改造成集生態、休閑、文化、娛樂于一體的天嗣山公園。同時,將當地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與本地特色民俗文化相結合,打造文化旅游新名片,促進生態效益向經濟效益轉化,如位于瑞昌市夏畈鎮的瑞昌物華礦業夫山白云石礦在修復后,結合當地特色銅文化和剪紙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成了“銅源剪影”文化園,成功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
此外,瑞昌市賽湖渠全長1330米,因部分小區雨污分流不徹底,再加上賽湖渠流域上游無來水、末端水系連通不暢,導致生態基流匱乏,河道修復能力下降形成黑臭水體。為改善其水質,瑞昌市結合賽湖渠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對賽湖渠排口進行規范整治,實施城鎮生活污水提質增效行動,測呢干凈黑水變成“碧波清流”,沿線的賽湖渠小游園更是成為市民休閑運動的好去處。
廢棄礦區不僅重披綠裝,還成為休閑景區,賽湖渠水質顯著改善,從山到水,大家有目共睹,瑞昌環境治理取得了可喜成效,深得民眾好評,生態環境的提升對推進城區發展提質也具有重要意義。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