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材網了解到,近年來,長泰法院與與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通力協作,將生態司法與服務重點項目相結合,以司法之力助力重點建設項目吳田山廢棄礦山綜合治理工程的實施,推動生態系統重建,因地制宜地導入生態綠色產業,打造“生態修復+廢棄資源利用+產業融合”的礦山生態修復新模式,實現廢棄礦區從“生態硬傷”到“生態營商”的轉變。
以司法“正確解”答好礦山治理“法律題”
司法服務方面,長泰法院將關口移到礦山綜合治理指揮部,成立吳田山礦山綜合治理司法行政調處中心、吳田山法官工作室,選派業務骨干全程駐點參與。制訂《司法服務保障綜合治理項目工作方案》,以開展訴調對接、巡回辦案、民意溝通、法治宣傳四項工作為基點,全力配合完成項目征遷、巡查管控等工作。據了解,項目啟動以來,選派資深法官積極參與區政府關于吳田山綜合治理工作事宜的各項決策討論60余次,針對項目合作協議、招標方案等事宜提供法律咨詢30多次。
司法建議方面,常態化開展生態環境保護調研,及時梳理分析廢棄礦山治理中發現的法律問題,主動為政府土地確權、國有資產處置等重大決策建言獻策,對協議條款、證據保全等內容提出優化建議,均得到區政府采納。針對礦山存量資源權屬爭議等重點問題,牽頭開展多部門聯合會商,形成《關于吳田山礦區關閉后尾礦處置若干問題的法律分析》報告,為妥善解決礦山剩余荒料問題提供法院方案。
司法保護方面,快審、快結礦區衍生犯罪,僅用10天時間依法審結礦區首例非法盜運礦區花崗巖荒料刑事案件,有力保護礦區國有資產。同時,充分運用“訴非銜接+訴前分流”模式,推動涉礦山行政爭議全部訴前實質性化解,實現重點項目推進全程民事和行政“零訴訟”,并將相關做法入編《全省法院行政審判和國家賠償工作會議》經驗交流材料。
以生態“最優解”答好綠色產業“轉型題”
對企業“把脈問診”,助力污染企業關停。據了解,長泰法院率先在全國最大的G654芝麻花崗巖石生產基地——林墩工業區設立服務民營企業法官工作室,緊緊圍繞區政府“拆干凈—整環境—引項目”的“三步走”計劃,著力破解石材企業存在的問題,助力污染產業。選派資深法官參與石材企業的綜合治理工作,多次深入石企進行法治宣傳,做細做實關停動員工作,向企業主和周邊群眾宣傳普及生態司法理念,妥善化解糾紛。經三個月,助力全區1342家石材加工企業實現全面關停,無一因拆遷引發訴訟。
結合實際,助力新型企業落地。長泰法院自主研發建成了“法智助企”的可視化平臺,針對轉型項目的合作協議、招標方案等事宜給出專業意見,助力引進新型建材、智能制造等環保型企業。如某建材環保企業,主營業務是將廢棄石灰粉加工成建筑建材,但因簽訂協議有瑕疵,工業用地審批受阻,預付土地款無法退回,遲遲無法進駐。長泰法院通過“涉企糾紛一體化解”機制,幫助企業拿回了土地預付款,并協調聯動政府相關部門,推動該企業重新申請辦理了企業工業用地,順利取得3.8萬平方米項目工業用地使用權。目前,林墩工業區內的新型工廠基本達到了“零污染”生產。
以司法服務助力生態產業發展。長泰 開辟“零地招商”司法處置綠色通道,持續探索司法服務盤活閑置廠房、土地的有效路徑,助力政府引進文旅康養項目和產業配套服務等,推動生態產品價值的提升。如引進的半月山英騏馬術項目,將舊石材廠房改造成室內馬場,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當年上規模。設立服務保障鄉村振興法官工作室,致力于為長泰“一谷三園”(樂動林墩產業谷,文旅康養園、民營創業園、農旅觀光園)提供法律保障,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