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在我國古建中早有應用, 其中,石雕門墩就是極為常見的一種,門墩又稱門座、門臺、門鼓、抱鼓石,一般門墩石成對放置在緊靠大門口外兩側。門墩石不僅造型精致,也頗有寓意,我們一起來了解其中的講究吧。
一般來說,石雕門墩按照形態可分為三類:一種是抱鼓石,因其形態有戰鼓般雄武壯美感,多放置于武官或武舉人門前;第二種形似書箱,多放置于以書香傳家的文人雅士門前;第三種為獸形圓雕門墩,多放置于寺廟、道觀門前。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在晚晴時期,對門墩石有著嚴格規定和等級區分,即不同造型適用于不同等級人群。例如,皇族或官府的門前用獅子形的抱鼓石;高級武官的門前用抱鼓石形獅子抱鼓石,低級武官的門前用抱鼓形有獸頭的抱鼓石;高級文官的門前用箱形有獅子的抱鼓石,低級文官用箱形有雕飾的抱鼓石;大富豪的門前用箱形無雕飾的抱鼓石,富豪則用石制抱鼓石,而普通民宅,則只能用木質方門墩或門枕石。
在寓意方面,抱鼓表示通報來客之鼓,客來客往才顯示出主人的人緣兒好,家業興旺。石雕門墩的圖案都是吉祥之物,承載了大家對幸福生活與美好事物的追求與期盼。如門墩石大多雕刻有有蝠(福)、鹿(祿)、桃(壽)、喜鵲(喜)、穗(歲)、瓶(平)、鵪(安)、“魚”和“余”、富裕的“裕”諧音,,羊(三陽開泰)和錢等圖案,象征著吉祥富裕、美好興旺,還有雕“蓮”和“魚”的圖案象征著“連年有余”等。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