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三四月,窮盡春美好。此時,在古丈縣紅石林鎮龍天坪村,油菜花正迎來了盛花期,清風拂過,那連片的油菜花泛起金色的波浪,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而這里卻是由一片千瘡百孔的廢棄礦山蝶變而來,如今重披綠裝,煥發新生。
在這附近生活多年的村民感慨表示,這原來是一家水泥廠的采礦地,那時灰塵多、空氣也不好,進山小路也被車子壓得變形?,F在真的是變化大,誰會想到,這里會變成一片油菜花海。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龍天坪村廢棄礦山是上世紀80年代一水泥廠開采原料而形成, 因長期粗狂開采,該礦區生態被嚴重破壞,地質環境問題突出,水泥廠關停后,礦區一度無人看管而成為了野垃圾場,讓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更加不堪重負。
為了全面消除廢棄礦山地質災害隱患,恢復廢棄礦山生態,2022年,古丈縣自然資源局通過采礦損山體修復工程、采礦壓占林草地生態修復工程以及采礦損壞農田生態修復工程,重點對礦山歷史遺留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修復治理,竭盡全力撫平“大地瘡疤”。
據古丈縣自然資源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股負責人張波介紹,他們采取工程舉措與生物舉措相結合的方式推進生態修復,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緩坡平整和修建截排水溝、沉淀池等,消除廢棄礦山可能存在的地質災害隱患;生物措施則是通過播撒草籽、邊坡噴播等,促進廢棄礦山生態系統走向正向演替。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解決廢棄礦山裸露面積大、資源利用率地下等問題,古丈縣自然資源局秉承因地制宜、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草則草的原則,采取“削坡減載+建排水系統+平整耕地+換填覆土+綠化”的工程措施,充分整合集中連片的采礦平臺,高挖低填平整采礦平臺,修建環形排水系統、換填耕植土、修建機耕道,通過治理達到耕地水平。
通過展開生態環境修復治理,不僅讓廢棄礦山復綠換新顏,也給當地村民帶來了“真金白銀”。村民們在治理后的土地上實行油菜玉米輪作,實現一地多收。如此一來,廢棄多年的土地資源得以再利用,村民們的“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共贏。
事實上,這只是古丈縣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成功的一個縮影。
中國石材網獲悉,近年來,古丈縣樹立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穩步推進綠色礦山建設,督促生產礦山完成綠色礦山建設和驗收工作,積極完善新設礦山必須完成綠色礦山建設后方能生產的工作制度,持續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截至目前,古丈縣18個歷史遺留礦山、8個有責任主體廢棄礦山均已完成修復并在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湖南省自然資源廳備案銷號。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