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訪了貴州安龍縣石材園區,只見矗立的廠房錯落有致,里面機器聲隆隆,園區內的各家企業生產運營正迅速升溫,展示著安龍石材產業加速跳動的發展脈搏。
中國石材網了解到,這里是傳統石材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的高地,是點石成金的聚焦地。
來到安龍縣石材園區的貴州玉林石材有限公司,幾輛標有“石渝成物流”字樣的雙橋大卡車正緩緩駛入公司指定的停車區域。卡車司機任師傅告訴記者,這里的貨源很足,他們車隊都會隔三差五來這里拉貨發往廣東云浮、福建水頭這一帶。
公司生產車間內,一臺臺智能化數控機器在不停地運轉,正在拉鋸崗位上操作磨機的師傅楊云祥熟練地在數控屏上旋轉按鈕,調試著滾筒的帶速。他坦言,自己在這個崗位操作多年,十分熟練了,上班是兩班倒,一個月輕輕松松就拿到8000多塊錢的工資,目前這樣很滿意。
該公司辦公室文員岑順敏告訴記者,公司開足馬力的生產,不僅給企業帶來盈利,更多的是還能帶動和解決當地村民就業。僅在這個公司,每天都有60多名固定員工上班,而且公司還組織外出輪崗培訓,讓更多的農民變身“產業工人”和“時代工匠”。
那么,作為黔西南州內規模最大、品種齊全,集石材技術研發、開采、加工、銷售等為一體的民營企業和貴州省千企改造龍頭企業的貴州玉林石材有限公司是如何轉型升級的?帶著這個疑問,記者深入溝通了解。
玉林石材加工生產廠長尹遜虎表示,企業礦山多、開采年限長、石材儲量大、品種多且品質優、工藝設備技術先進、企業管理團隊經驗豐富……,這些都是企業本身的底氣與發展優勢。
事實也是如此。該公司如今擁有2個加工廠、6座礦山,還有大鋸、紅外線、磨機、雕刻機等一流先進設備。5條自動流水線,滿負荷生產,年生產能力、年設計總開采能力分別為48萬噸、300萬平方米以上標準板材。資源方面,大理石豐富,主要以“天然木紋、淡雅色調、體量大”的特點盛名國內外,被譽為“黔地木紋石代表”。同時,伴隨飾面用大理石轉型升級(千企改造)項目的建成投產,公司所生產加工的石材供不應求,發展勢態良好。
中國石材網了獲悉,一直以來,該公司為滿足市場需求,不斷提升生產工藝與技能水平,通過訂單式”生產,憑借過硬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口碑市場,已發展為集石材加工銷售、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企業,石材產品暢銷國內外,并二十年在業內保持持續增長。該公司總經理陳愛玉表示,僅去年,公司實現產值5290萬元,銷售收入4455萬元,上交稅費860萬元。今年第一季度,產能將達10萬平方米,產值有望突破1200萬元。
縱觀全縣石材產業的發展,貴州玉林石材無疑是一個典范。
玉林石材有限公司設計工程師吳永福認為,安龍的石材無論從產品研發、施工工藝還是產品設計,都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要充分發揮好安龍石材的比較優勢,利用好其最大價值,這才是賦予石材的靈魂。
其實,安龍的石材產業,不止于此。這里,新型工業化進程向好向快推進,富有安龍特色,在全州乃至全省產業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正加快形成。
近年來, 安龍縣堅持打造“十園四地兩中心”(10個重點產業園區、4大基地、2個中心),構建“一區兩帶”(一區:以黔中地區為全省石材產業核心區;兩帶:沿烏江流域的黔北地區形成貴州北部石材產業聚集帶,沿南北盤江和紅水河形成貴州南部石材產業聚集帶)的石材產業發展思路,傾力打造黔西南州石材產業基地。
歷經10多年努力,安龍縣石材產業發展已走上正軌。石材企業實現從無到有,發展到18家,石材年銷售產值達5億元,2023年石材過站量22.47萬噸,產值達3.59億元。安龍石材產業實現“由散亂小向高端化轉變、由粗放型向綠色化轉變、由無序化向集約化轉變”的喜人轉變。
與此同時,通過加快技術轉型升級、推進礦山整合、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提高品牌效應建設、大力拓展銷售市場等強引擎的推動,安龍石材產業發展優勢更強,發展值更高。
就在去年,貴州省委明確提出了強力推進“富礦精開”和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的目標要求。這對安龍來說是一個疊加的機遇。以貴州木紋石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玉林石材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安龍縣聚焦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延伸產業鏈、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高質量推動石材產業園建設,致力于打造安龍木紋石”品牌,成為安龍石材產業發展必由之路。
因此,安龍石材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推動該縣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和著力打造新型綜合能源基地以及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縱觀當下,安龍的石材產業正跑出“富礦精開”的加速度和全力以赴做好“發揮比較優勢”的正向證明題,全面助推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切實為當地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增亮色、添成色、打底色。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