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城口縣這個修復項目讓“采礦村”蛻變“文旅村” ,生態與發展齊頭并進
城口縣這個修復項目讓“采礦村”蛻變“文旅村” ,生態與發展齊頭并進
今日,記者走訪重慶城口縣修齊鎮白果壩村錳礦工區,只見大片油菜花肆意開放,呈現蓬勃生命力,與周邊蜿蜒的河流、自然的院落、崎嶇的山路一道,以最樸實的色彩,勾勒出出一幅濃墨重彩的鄉村油畫。而誰能想到,如今這散發無窮魅力的“文旅村”竟是由“采礦村”蝶變而來。
中國石材網獲悉 ,該村錳礦工區生態修復項目是推動“礦產經濟”向“生態經濟”整體轉型,為生態綠色“補疤補瘡”的試點項目之一,位于長江左岸最大二級支流“任河”的右岸重要水源地,治理面積47畝。
早在2021年,城口縣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委托重慶地質礦產研究院按照全域規劃、因地制宜、融合發展的申報思路助力城口縣成為首個歷史遺留及關閉錳礦生態修復市級補助資金項目,并先期對試點項目開展治理工作。
在治理初期,該項目面臨著礦渣堆放難、邊坡失穩、礦井水上涌等諸多困難,后來通過現場調查與采樣分析,城口縣污染治理與生態修復同治,在2022年相繼實施了污染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地形地貌恢復治理、土壤修復、植被恢復、設施配套等六大工程,真正實現了原位治理及修復。
城口縣通過一系列科學治理與精心管護舉措,再加上慎思研判,再為白果壩村奠定了“油菜花+油葵花”打卡景點的農旅融合發展基底的同時,有力推動該村打造出“庭院+種養”“庭院+旅游”“庭院+直播”等多樣化生態經濟融合發展模式。
可以說,城口縣修齊鎮白果壩村錳礦工區生態修復項目是傳統“礦產經濟”向“生態經濟”轉型的成功實踐,有力繪就出一幅生態文明為底色的鄉村“興”畫卷。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
關注世界石材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