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慶陽寧縣石雕歷史悠久,其淵源根據出圖文物,可追溯到北魏時期,種類有佛教、道教和民間諸神的石雕造像,其雕鑿手法獨特、形象逼真,保留了人類萬物有靈的神圣觀念。
石材網了解到,寧縣最早的石造像為1995年5月在縣城南坡子出土的一大批南北朝佛教石刻造像,其記年為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它是我國繼山東青州出土佛教造像后第二批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佛教出土文物。
石刻造像是遠古先民對先祖崇拜的產物,如“皇帝神”、“九頭神”、“句芒神”等,是用神的威力降妖驅魔保佑人們年年風調雨順,歲歲吉祥如意的。
寧縣石雕以湘樂鎮龐清河和中村鎮安達為代表,選材一般以當地糜面石為主,偶爾也采用青石、玉石來雕刻。按照石料形狀形成構圖,主要流程有雕刻、打磨,采用的工具是錘、斧子、鑿刀,刮刀等。作品類別上,寧縣石雕作品以佛像體裁為主,其它吉祥物、民間傳說、神怪為輔。風格上,龐清河的作品雕鑿手法獨特、藝術造型夸張,粗狂大氣,風格古樸,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安達的作品手法精到、雕刻細膩、寫實,刀法洗練,風格獨宴。
近年來,寧縣石雕在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尤其是自2002年以來,伴隨著歷屆香包節和農耕文化節的成功舉辦,加深了當地同外界的交流往來,促使寧縣石雕名聲越來越大、越來越響亮。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