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訪了位于河北三河燕郊高新區的聯泰集群(北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里面一片忙碌,智能搬運機器人來回穿梭,操作臺上工作人員正熟練地將各種零件按順序加裝到服務器機箱內,僅十幾分鐘,一臺服務器在流水線上就裝配完成。
石材網獲悉,這是首家落地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的北京企業。其公司董事長楊政和介紹,作為北京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伴隨公司業務的快速發展,急需選址擴建新的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將制造基地放在這里,起步相對容易,未來發展空間也大。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燕郊中心產業運營經理任睿杰表示,這里既是中試平臺,也是產業加速基地,于燕郊而言,可借助北京優勢科技資源促進原創技術在本地轉化,從而吸引高科技企業落地,能為本地培育更多產業、培養更多人才。
據了解,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 ,河北廊坊充分能發揮緊鄰京津的區位優勢,強化全域協同理念,著力推進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積極構建與京津優勢互補的產業鏈條,促進資源流動與配置,構建跨區域有序承接、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除了制造業受益,傳統的石材產業亦是如此。
十年前,曾坐落于北京市朝陽區西直河地區的石材市場,整體搬遷至香河縣安平鎮。在經過幾年快速發展后,香河石材城名聲鵲起, 榮升為“華北最大石材城”,目前承接了北京外遷石材企業800多家,年納稅額達7000萬元,從業人員超3萬人次,石材產品主要銷往京津冀市場。
走進該石材城的宏星·家石材體驗館,各種石材加工產品讓人眼花繚亂。星別墅家裝石材公司總經理黃曉軍告訴記者,公司于2016年從北京搬遷到香河縣,降低了成本的同時還提高了效益。體驗館以家裝為主 ,為消費者提供沉浸式體驗,去除中間環節,不僅能減少成本,還能讓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深得大眾青睞。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深入推進,廊坊著力化區位及資源優勢為發展優勢,聚焦在京高校、醫療機構、科研院所、央企總部等六類疏解對象,對接各部委,對接央企、京企和知名民企。據統計 ,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市引進京津疏解轉移基本單位9110家。
此外,為全面打通京津科技成果落地轉化“全鏈條”,廊坊在“打造三大協同創新功能區、強化開發區創新增長極作用、建設一批協同創新平臺基地”三個層面下功夫,吸引京津創新資源向廊坊集聚,加快形成“京津研發、廊坊轉化”的創新協作新模式,實現創新資源共建共享。
石材網了解到,截至目前,圍繞主導產業,廊坊與京津合作共建創新平臺107家。以企業“拎包入住”、產業加速聚集為目標,建設“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全鏈條項目孵化育成體系,全市建設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45家,累計入駐企業和團隊1000多家。去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總額達328.4億元,其中,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就占三分之一,同比增長了141.6%,各產業發展前景可觀。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