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材網獲悉,肇慶市封開縣綠色建材產業園、南豐鎮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等“春節不打烊”,連日來,其項目現場依然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工人們忙碌在各自崗位,全力搶抓節點推進項目進度。
現場的繁忙也充分它體現了封開走好高質量發展之路的信心與決心。在過去的一年,封開縣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突出抓好“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等重點工作,緊抓綠色建材產業,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80.34億元、同比增長6.3%,增速排名全市第一。今年,封開縣將“五個必須”重要要求貫穿經濟工作全過程各方面,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形成了“率先搶開局、全力拼經濟”的生動實踐。
聚焦“百千萬工程”做強縣域綠色建材主導產業
封開縣礦產資源豐富,其中蘊藏花崗巖達30億立方米,大理石儲量15億立方米,石灰石儲量量112億立方米。
近年來,封開縣堅持產業強縣,將新型工業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關鍵任務,立足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水道運輸便捷的優勢,以綠色建材產業為主導,著力振興縣域經濟,全面打造大灣區綠色砂石供應基地和建材生產示范基地,發展壯大“主導+特色”產業,加快構建具有封開特色和競爭力的“1+3”現代化產業體系。
據統計,去年全縣新引進制造業項目計劃投資總額63.2億元,新增制造業項目開工18個、竣工16個、投產15個,實際投資額33.7億元。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迅猛,總產值達74億元、同比增長13.7%。
截至目前,計劃投資60億元的潤信新材料大排礦建材項目全系統建成投運,2023年完成產量561萬噸,產值7億元;總投資17億元的封開港區長崗作業區公用綜合碼頭(一期工程)完成投資5億元、累計完成投資5.5億元,建成投用2個臨時泊位,完成產值750萬元;總投資102億元的古利山綠色建材項目已動工建設;谷圩石材加工產業穩步提升,49戶認定為一般納稅人,加快向上規上限目標邁進……各個大項目紛紛投產、動工,逐步形成了水泥、砂石、PC構件、環保涂料集聚發展、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的良好態勢。
從全縣今年經濟指標預測中可看出,封開綠色建材產業主導地位突出,多項計劃和清單都是圍繞綠色建材產業而展開。如,華潤礦業大排礦覆蓋層年產400萬噸制砂項目將于今年3月開工建設,該項目計劃2025年投產,達產后年產值約2億元。
還有作為大灣區綠色砂石供應基地和建材生產示范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粵港澳大灣區肇慶(封開)新型建材產業園配套基礎設施項目于去年12月開工建設,目前正加緊推進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及污水處理廠等配套設施,為當地主導地位的綠色建材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支撐。
以典型突破為引領壯大鎮域經濟
全力拼經濟,封開縣堅持在“百千萬工程”中樹典型、爭示范,去年封開縣賀江碧道畫廊鄉村振興示范帶入選“廣東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獲獎勵資金1億元。今年封開縣將搶抓“百千萬工程”典型突破年機遇,全力推動典型鎮村建設,重點做好“特色產業”文章,推動鎮村經濟發展水平的整體提升,形成更多典型創建成果。
在特色農業產業方面,封開縣堅持以優質農產品的規模化產業化品牌化強鎮興村,實施“1123”強鎮行動,加快推進越秀農牧、粵宏康杏花雞養殖加工等項目建設,同時圍繞鎮域初具種養規模的漁澇麒麟李、長崗油栗、平鳳香蕉、蓮都山羊等特色產業,引入配套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各具特色、各具優勢、各具韻味的鎮域產業,從而加快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目前,落戶金裝鎮的計劃投資44億元的越秀農牧項目一期2條生產線已投產,項目全部投產后全縣生豬養殖規模可達126萬頭;在杏花鎮杏花雞專業鎮輻射帶動下,杏花雞擴容提質產業園16個子項目全部動工建設、完工3個,全縣杏花雞存量3000萬羽、綜合產值達25億元;計劃投資3億元的蓮都鎮山羊養殖項目動工建設;漁澇鎮的麒麟李、長崗鎮的油栗、各鎮(街道)的南藥等“三棵樹”種植總面積超18萬畝、產值近10億元。
在文旅體方面,封開縣致力于將江口街道打造成為文旅強鎮,成功舉辦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肇慶·封開站)、2023年首屆環大灣區西(肇慶·封開站)百公里騎行活動等系列文旅活動,賀江碧道畫廊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并與勵志新村和新農人群體亮相中央1臺節目《山水間的家》,吸引了撒貝寧等“大咖”代言打卡,成為廣西周邊地市和大灣區核心城市休閑度假的新選擇。今年,封開將著力發展“療養”“賽事+”等新業態,力爭賀江碧道畫廊年內創建成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當地文旅經濟邁向新高度。
突出作風優化提升推動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在當前拼經濟的重要背景下,封開縣持續強化工作作風建設,全力凝聚信心、釋放活力。封開縣將扎實開展基層作風優化提升年行動,全力推動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風大轉變、工作大落實,用好“一個機制、四種方法”,全面落實“四下基層”制度,培育更多智囊型、創新型、“推土機型”干部,在拼經濟、抓項目、促發展上轉作風、優服務、創一流、求實效,推動各項產業發展出成效,并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切實以高水平項目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