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建永定區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對礦山地形地貌、生態狀況、氣候水文、生物多樣性等進行綜合分析,分階段、分任務、分工程量、分類施策開展整治,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取得了顯著效果,為礦區轉型發展夯實了基礎。
近日 ,有記者走訪了永定區洪山鎮王壽山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橫崗背現場,只見曾經廢棄的礦坑都已披上綠裝,各種樹木、草皮、三角梅與棧道、涼亭相得益彰,生機勃發,廢棄礦山儼然成為了生態公園。
項目經理郝建鵬告訴記者,橫崗背是屬于樣板區,整個項目包括棧道、涼亭、停車場、道路、擋墻、排水溝,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當下就是對未長出綠植的部分進行補植和日常的草皮、苗木管養,確保成活。
永定區礦業集團董事長張茂海介紹,整個項目分4年建設,其中3年為施工期,1年為管護期,治理面積達到1825畝。項目以生態修復為主,致力于將文旅、鄉村振興、生態景觀等融入其中,爭取修復一片,綠化一片,百姓受益一片,把項目打造成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的“永定樣板”。
永定因礦而興,但伴隨經濟轉型,大量煤礦關停,留下了一系列生態后遺癥,出現安全隱患、水系堵塞、土地資源被壓占等問題,對周邊民眾生產生活造成極大影響,也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
世界石材網了解到,為恢復礦山生態,2023年,永定區籌集資金1.53億元,對王壽山礦山廢棄礦山采取系統性工程修復舉措。采取各種治理方式,實現現消除廢棄礦山地質災害隱患及地質環境治理恢復的目標。同時,通過土地復墾、景觀再造等措施進行生態修復,打造一礦一特色、一礦一景區。
為全力解決永定6個產煤鄉鎮廢棄礦山歷史遺留問題,永定主要領導牽頭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與資金。2023年6月,在開展的2022年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競爭性評審中,永定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從全國31個項目中脫穎而出,被列入全國首批生態修復示范工程。
2022年,國家下達福建省重點生態保護修復資金2.9億元,用于支持龍巖市永定區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計劃完成礦山生態修復面積736公頃,修復廢棄礦點20個,消除地質環境隱患點26個,治理邊坡10公頃,恢復植被346公頃,改造提升植被315公頃,盤活利用土地面積393公頃。
永定區自然資源局局長翁志強表示,經多1年多的努力,永定歷史遺留廢棄礦山修復項目已完成煤矸石清運、土地平整37處煤矸石堆存點,煤矸石清運方量126.8萬立方,待明年春天組織綠化工程。正在有序推進虎崗鎮鄭坑、高陂鎮大坑、撫市鎮基安等6個鄉鎮43處修復點的復綠復墾、截排水溝等工程,涉及項目紅線面積約12917畝,已超額完成年度治理目標任務。
在展開大面積生態修復的同時,永定也在著力推動礦區產業轉型。龍潭鎮楓林村萬花園林曾是永定主要礦區之一,灰塵漫天,煤渣遍地是這里的真是寫照,而今,它已成為一片盛開的蝴蝶蘭的海洋。
據介紹,從2013年開始,龍潭鎮逐步關閉小煤礦和小煤窯,不符合環保標準的企業一律不引進,同時大力推進產業轉型。于是,萬花園林在楓林村成立,成為一家智能溫室大棚企業。如今,這里智能溫室面積已經達到2.2萬平方米,年產蝴蝶蘭苗800萬株,年產值超過5000萬元。
2021年初,龍潭鎮首次召開發展壯大蝴蝶蘭產業動員大會。這次大會吸引了眾多外地客商入駐蝴蝶蘭產業園。現如今,多個蝴蝶蘭項目先后落地建成,龍潭成為全國最大的蝴蝶蘭鮮切花基地和全省最大的蝴蝶蘭生產基地。而與此同時,隨著蝴蝶蘭產業蓬勃發展,600多名外出人員選擇返鄉創業就業,帶動了2000多名本地群眾就業。蝴蝶蘭年產值達到1.12億元,為當地群眾增加了8000多萬元的年收入。
永定區龍潭鎮黨委書記吳才開表示,接下來,將以打造蝴蝶蘭小鎮為契機,規劃建設近千畝的蝴蝶蘭產業園,并完善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推動休閑、觀光、度假、研學、文創等美麗經濟的發展,加快邁上礦區鄉鎮的轉型、綠色發展之路。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