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材網獲悉,海南臨高縣新盈鎮石材資源豐富,大部分區域都覆蓋了玄武巖,很長時間一段時間,當地村民們就地取材,開鑿石頭建房修圈,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礦坑。礦坑低洼積水,導致成片土地撂荒。
針對該狀況,近年來,臨高縣決心落實土地整治。新盈鎮就借申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之機,清運石渣、修建渠道、培肥地力,逐步將這些廢礦坑填平補齊,造出了萬畝田洋,于是曾經的荒野轉眼間變成了一個個現代化農業園區。
修復前后
以前,
石材礦山開采的確海南帶來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但也欠下了一筆生態賬。包括臨高縣在內,部分市縣因采礦造成山體裸露、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等問題,因此,生態修復勢在必行。
對此,臨高縣新盈鎮政府引進社會資本,著力將廢礦坑及周圍地塊整體納入、統一修復。根據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宜建則建的思路,對修復項目進行分類施策,伴隨一個個農業園區建設的啟動,荒田變良田,小田變大田,旱田變水田,為下一步發展智慧農業打下了基礎。
如今,田成方,路成網,旱能澆,澇能排。 新盈鎮的農業格局正在被加速改寫。臨高縣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李林告訴記者,實施廢礦坑修復項目不但治理了耕地,而且增加了碳匯,還改善了人居環境,達到“一舉多贏”。
海南推進礦坑整治,也要發展產業,積極探索從“修復”到“造福”的良性循環模式。例如,新盈鎮則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中,激活耕地資源發展現代農業,引進了胭脂稻等農作物;儋州市將生態修復、資源開發與旅游產業規劃相融合,在礦坑密布的蓮花山建成了4A級景區,開業第一年就接待游客70萬人次。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