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保護生態,綠色發展不僅是國家要求,也成為發展共識。因此,環境有價,損害當擔責。
世界石材網獲悉,近日,無錫首批4個市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修復基地授牌成立,為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賠償義務人開展替代性修復、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實踐平臺。
如今的大溪港濕地公園又有了一張“特別名片”——市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示范修復基地,據新吳生態環境局人士介紹,業在污染環境、破壞生態之后,要承擔生態環境損害的賠償責任,那些客觀上無法原位修復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可引導賠償義務人到這里來開展替代性修復。
作為生態修復可視化、集中化、大眾化的生動載體,梁鴻國家濕地公園已落地10余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來到“鳶尾園”,這里從廢棄果林蝶變為賞花勝地源于一則水污染物排放案,在2021年,新吳生態環境局對轄區內某公司非法排放含鎳廢液案件進行評估,由于無法原位修復,決定將該案件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金69萬余元用于建設鳶尾園生態修復項目。目前,該區域已恢復濕地生態總面積8900平方米,生物多樣性得到較大豐富。
錫東生態園與屬地東港鎮黃土塘村民委員會及錫東環保電廠達成戰略合作,設立100畝植樹基地,去年以來承接了錫山區7家企業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補植復綠工作,共種植香樟樹85棵。
惠聯生態園計劃在飛灰填埋場上方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及修復工作,有關人員介紹,一期填埋場占地106.7畝,已達設計庫容,準備在上方開展覆土綠化,目前已制定好方案。
市生態環境局法規處負責人表示,對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不能一訴了之、一判了之,以修復基地為載體,探索創新賠償方式,可以讓“違法者”變“修復者”,也警示和呼吁全社會共同保護生態環境。相信隨著案件辦理數量的增加,幾個基地的修復成效會愈發凸顯。據統計,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已累計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083件,累計賠償金額共計3964.2萬元,有力推動了生態修復工作的開展與進程的加快。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