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著古樸格調的一方錦帕,花朵圖案更是獨具紋理感,象征美好的韻味活色生香,活潑雅致的兩條魚兒,自由徜徉在花開之中,相映成趣,這便是陸豐博美人手下的“錦上添花”和“年年有余”。從繪圖、選材到制作,環環相扣地打磨,疊加著與時俱進的新時代智能技術,博美石雕不僅是陸豐民間藝術的杰出代表,更是汕尾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東汕尾市的陸豐市誠信石業有限公司,在其石雕車間內,兩名石雕工人在操作機械,對石材原始方料進行打磨雕刻,整個生產過程噪聲很小。同時,雕刻拋磨產生的石粉,則經由專門的設備進行回收處理,完全不似傳統石雕加工石粉塵飛揚、噪聲彌漫的場景。
據誠信石業的負責人林建勛介紹,自家祖祖輩輩做石雕,傳到他手里已經是第15代了。
據了解,博美石雕技藝源自福建惠安,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早在明初,福建石雕手工藝已經相當發達,尤其是惠安更勝一籌。萬歷六年,林氏先祖林敬一在福建期間,看到當地佛寺、廟宇等石雕建筑十分欣賞,便尋師學藝,終有所成?;剜l后 ,經營石雕藝術品,開啟了博美石雕藝術的先河。
當博美石雕傳至林建勛父親手上時,技藝相當成熟,林建勛則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開發出隱藏排水石雕茶盤和隱形煲水石雕茶盤等產品,不僅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認證,還一舉斬獲廣東省級民間工藝展優秀獎。
據林建勛介紹,博美石雕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用途各異,它可以是石床、石桌、石磨、石門檻等貼近人民生活的石具系列,也可以是路線碑、墓碑、牌坊等紀念碑系列,還有代表風尚習俗的石獅系列,及寄托美好寓意的石字系列。
博美石雕圖案亦是一片富饒的沃土。從植物花卉題材如花開富貴、梅蘭菊竹四君子、石榴、海棠、松、八古屏等,到動物題材的魚躍龍門、雙龍戲珠、七鳥圍梅、鹿鳴圖等,再到以幾何紋樣為題材的如意紋、回字紋、壽字紋、云紋、水紋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聚寶盆、麒麟獻瑞、風調雨順、相合百年、百福、萬壽等,甚至用吉祥文字和書法為題材的如天道酬勤、圓融、旭日東升、福祿壽喜等。
談及博美石雕的工序,林建勛如數家珍。他表示,博美石雕工序繁多,且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偷奸耍滑。首先,要知道石材的密度是影響石雕制品的重要因素,一般選用當地天然芝麻石或外地的黑膽石作為雕刻原材料;緊接著是開料,工匠根據石料用途進行開料,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開料方法,然后使用不同的手工技法進行雕刻,如圓雕、浮雕、沉雕和影雕等;在裝配環節,需要運用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技藝才能實現天衣無縫的效果,不僅需要在美觀度上實現統一,在風格上也要渾然天成;最后一步是細磨,即精細的打磨,這是決定美觀程度的重要環節,可以說,這是決定石雕水準的最關鍵一步。
藝術都是源于生活的,博美石雕之所以能傳承數百年而不凋,恰恰源自于它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
林建勛介紹,時代一直在進步,但是石雕在精神內核上始終脫離不了傳統文化因子,也許是一個鳥一枝花,也許是哪個朝代的某種元素,各種圖案系列都離不開其審美與裝飾作用。博美石雕彰顯出傳統的民族特色,其歷史人文價值也是重彩一筆。
伴隨時代進步與技術更新,博美石雕的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正越來越凸顯。不像過去用工具錘煉的“作坊式”手工雕刻,如今的博美石雕已經走向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之路,流水線作業并沒有減少石雕的韻味,反而提升了效率,在技藝上也更加規范完美。
同時, 石雕的個性化也正成為趨勢。過去,人們有一款石雕茶盤就很滿足,如今,從石雕茶幾,再到石雕桌子、甚至客廳里的石雕藝術品一整套的“定制家具”正成為新的產業鏈條。因茶文化的普適性和互聯網流量變現的能力,不僅僅是汕尾,全國各地的茶友中青睞石雕茶具的人越來越多,也推動了博美石雕的持續走俏。
因廣泛的適用性,及具有裝飾性和藝術風格,博美石雕不僅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還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學術價值及文史價值,逐漸成為當地一項特色產業。
如今的博美石雕,將現代技藝與傳統文化深入融合,推動民間藝術在石頭上開出了絢爛之花,從博美鎮到陸豐,從陸豐到汕尾市,從汕尾市到更全國各地,博美石雕工藝在新時代不斷結出新的碩果。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