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網了解到,近年來,南安市因地制宜推動領頭產業持續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步入高質量發展行列。在今年,南安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1300億元,增長7.5%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其中,石材陶瓷、水暖廚衛、機械裝備、日用輕工、電子信息等五大產業支撐有力,尤其是石材陶瓷業增長13.1%, 出口增長16.0%。
石材產業作為南安市首個千億產業集群,以“石都”之名享譽全球。截至目前,南安有超過1700家石材公司,從業人員超過25萬名,年產量占據全國板材總產量的60%,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達到70%,造就了南安作為全球領先的世界級石材生產和交易樞紐的地位。
如何點“石”成金,推動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南安市從這兩個方面發力:
勇當“探路石”——設備技術創新,推動綠色發展
“智能化生產如何實現?”“設備的技術迭代突破口在何方?”“加工廢料又如何‘變廢為寶’?”……面對產業、企業的這些“發展之問”,南安以創新求變的決心和勇氣,積極探索和研究,金剛線石材切割設備由此應運而生。
南安市聯合華僑大學成立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經過兩年努力在2023年初成功推出“線鋸”技術,實現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重要突破。線鋸作為首款自主研發的設備,預計可以實現成材率提高約15%,耗電量降低約20%,噪聲降低約30%,有助于
石材產業技術升級與轉型蝶變。
為扎實推進南安市石材行業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有效整改,南安出臺了《推廣運用石材線鋸促進石材企業增產增效若干措施》,致力于從源頭減少石粉產生量,進而提升石材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目前南安市有10家石粉綜合利用企業年可消納石粉能力超400萬噸,可實現全部石粉就地消化處置。
此外,為進一步推廣線鋸應用,南安出臺獎補政策,對購買金剛線石材切割設備的規上企業,按當年度實際購置款的15%一次性給予補助。按每臺200萬元左右計算,每購置一臺設備便可獲補30萬元。與此同時,舉辦石材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賽馬”活動,組織國內科研院所、南安石材生產企業和在南注冊的線鋸裝備生產企業,立足企業實際需求,聯合攻關,著力推動“線鋸”技術的持續迭代突破。
做好“煉金石”——“硬家裝”到“泛家居”,聚焦智改數轉
以往,石材產業被人稱為“傻大黑粗”產業,其應用場景也僅僅停留在“家裝地板”的認知。為拓寬石材應用場景,南安積極擁抱智能化、數字化趨勢,引導石材企業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向裝潢裝飾、精品藝術延伸,與多個著名設計師團隊開展合作,將時擦打造為石材茶具、鐘表、臺燈等日常家居用品,涌現出英良集團“五號倉庫”、東星“奢石文創園”等一批石材文創龍頭企業,打響了“設計石都”新名號。
將于11月8日—11日在南安市水頭舉辦的第24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也是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風向標。本屆展會以“新路”為主題,擁抱變革,創新導入“石電商節”,將流量更多導入水頭。石博會將打造全球最大的石材產業電商創業基地,首期1萬平方米石材直播電商創業基地落地石博會,帶動C端消費者流向石材市場,開辟石材產業新路。
同時,南安緊盯定制化、個性化服務熱潮,積極搭建“數字化”定制平臺,推動中國電信、盛達機器、鏈石網絡科技跨界合作打造“石頭牛工廠”, 讓每片石材工程板都有屬于自己的“身份ID”,已實現地面定制36小時包裝出庫,墻面定制72小時包裝出庫。出庫效率是行業平均水平的2倍,制造成本下降了15%,庫存成本下降40%。
這40多年來,南安
石材產業從零開始,“無中生有”,不斷蝶變升級,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千億產業集群,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以環境保護提升帶動產業轉型升級,走出了一條“質量與效益齊升、發展與生態共贏”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