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石美如玉,青田天下雄。因材施雕琢,人巧奪天工”——這是著名書畫家潘潔茲對青田石與青田石雕由衷的贊美。
青田石雕起步于浙江省麗水市的青田縣,該縣地貌多為山地結構,其特殊的地質條件孕育出稀有的青田石礦脈,加之當地人世代相傳的石雕和篆刻工藝,“中國石雕之鄉”的美譽由此而生。2006年,青田石雕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5年、2022年,青田兩度榮膺“中國石文化之都·青田”榮譽稱號。
石材網了解到,目前,青田有石雕企業(經營戶)1263家,2023年石雕產業總產值達17.02億元。對于青田石雕而言,“點石成金”不僅是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更是青田石文化產業在新時代浪潮中守正創新、致富興業的生動實踐。
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下,青田石雕產業面對挑戰和機遇,不斷創新和借力,采取一系列舉措,致力于讓傳統的千年石雕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文創賦能讓石雕“一路生花”
走進青田手藝人林恩革的工作室,濃厚的藝術氣息撲面而來,其中一枚“悟空”陶瓷印章格外引人注目。受國產3A巨制游戲《黑神話:悟空》的啟發,林恩革跟隨時代潮流,將熱門故事人物與傳統技藝相結合,創作出一系列“悟空”陶瓷印章。
值得一提的是,林恩革的陶瓷作品與青田石息息相關。他介紹表示,自己在一次交流學習中發現石粉也可以作為陶瓷的原材料。而在青田,石粉是大家都不要的廢料。所以采用這些石粉為原材料制作瓷器,就可實現變廢為寶。同時,機雕技術的運用,不僅讓悟空的造型更加多樣,也為后續創作提供了無限可能。
近年來,為了邁上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少石雕從業者利用機雕技術賦能業態創新,將生產效率推向了新的高度,實現了石雕文創產品的批量化、規模化生產。在石雕文創園醒工坊內,石雕藝術家湯斌正熟練運用建模軟件,精心構建三維模型,而一旁的機器則精準無誤地將這些創意轉化為栩栩如生的石雕作品,實現從設計到成品的無縫對接。
田縣石雕文創城機雕工作室工作人員鄭旭淼對機雕技術也是深有感觸:當下,市場對石雕文創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機雕技術的引入無疑是一大福音。通過流水線作業模式,工作室不僅能夠快速復制出精美的圖案與款式,還確保了石雕產品的一致性和高質量,有力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借助電商直播“觸網蝶變“
山口鎮作為青田石雕發源地,目前聚集了1000多家石雕作坊。但石雕作品“雕得出”又該如何“賣得出”呢,這曾是一度制約當地石雕產業發展的問題。
而伴隨著青田抖音電商直播基地的落地,山口鎮石雕產業真正實現了“觸網蝶變“,當地采用“直播+石雕+石文化”發展模式,開辟了“數智石雕”發展的新賽道。
“這款石雕工藝品的高度大約3公分,可以做筆架、鎮紙。小黃車上鏈接了,有需求的話可以直接拍。”在直播基地內,類似這樣的售賣聲此起彼伏。一張桌子、一個旋轉展臺、一部手機、一盞補光燈……每家商鋪里總能找到一個簡易的直播間,鏡頭前,主播們正忙著講解青田石雕文創產品的尺寸和亮點。
青田藝貝石雕工坊管理員賈巧娟表示,傳統的線下銷售模式中,石雕受地域、受眾等因素影響,市場難以擴張。為了實現“破圈”發展,工坊從線下轉場到線上,如今石文化產品日平均發貨量達5000多單,日平均銷售額約200萬元,帶動了當地320人就業。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已經過去,如今,青田石文化產業在依托“互聯網+”提高銷量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大品牌宣傳與市場推廣的力度。自2024年以來,青田石雕雕頻繁亮相于各類重要性展覽,同時,青田積極探索文體旅融合的新模式,將石雕藝術融入體育賽事、文化旅游等領域,讓更多人了解和愛上青田石雕。
石材網還了解到, 為解決青田石原料不足的問題,青田還專門引進了國外的老撾石、印度石、南美石及國內四川雅安綠、新疆石等各地原石50多種,實現“他山之石、青田成器”。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