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4個月的連續奮戰,我們已完成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4000多臺特種設備的現場檢驗工作,剩下300多臺將在7月底檢驗完畢。目前,正在加緊出具檢驗報告。”7月23日,湖北特檢院黃岡分院機電一室主任陳學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了解,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位于鄂豫皖3省交界處的湖北黃岡麻城市。該市有“中國花崗石之鄉”“全國石材產業集群示范城市”和“高質量發展重點縣”等多種稱號,境內
石材資源豐富,其白鴨山礦區面積60多平方千米,儲量高達50億立方米,可供開采百年。麻城石材具有色差小、出材率高、放射性不超標、抗壓強度大、吸水性小等特點,在市場上深受歡迎。目前,園區集聚石材企業近200家,有在用起重機械、廠內機動車輛等特種設備4000多臺(套)。
每年的夏季
,既是石材生產的高峰期,也是石材特種設備定檢到期的高峰期,需要檢驗的特種設備數量大、品種多、周期長。此外,同一家企業的特種設備因購置、更新的時間不同,也會導致檢驗周期時間不一致,這都給企業報檢和檢驗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成為制約特種設備檢驗和安全監管的一大“瓶頸”。
黃岡分院院長周金開表示,為了滿足石材企業安全生產需求、縮短停工周期、節省時間成本、提升檢驗質效、減少檢驗往返頻次,從3月份開始,黃岡分院針對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到期的特種設備啟動集中報檢試點,并作出檢驗“5個100%”承諾,即報檢必檢100%、隱患報送100%、法規標準執行率100%、檢驗結論正確率100%、檢驗報告出具及時率100%。
所謂集中報檢,首先是集中報檢時間,將單一企業應在特種設備有效期屆滿前的自主申報檢驗,改變為由檢驗機構通過報檢關口前移,主動對園區多家石材企業在檢驗周期屆滿前近3個月范圍內的特種設備進行摸底排查,對接當地監察機構和使用單位,告知集中進駐園區檢驗的時間節點、計劃安排,避免企業延誤申報或耗費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其次是集中檢驗資源,以機電一室為主體,抽調技術骨干組成檢驗專班,集中時間上門統一檢驗,改變以往單一企業報檢、檢驗機構逐一派工上門檢驗的模式,既克服了特檢行業普遍存在的“人機匹配”矛盾,又最大限度減少了進駐同一企業的檢驗頻次。三是集中隱患分析,對園區特種設備檢驗過程中發現的安全隱患,梳理分析各石材企業存在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化差異,集中向企業和當地安全監察機構反饋情況,既方便園區企業按期整改自身安全隱患,又利于各單位之間查漏補缺、取長補短、舉一反三,杜絕安全風險隱患。
“黃岡分院為我們園區石材生產企業開辟集中報檢綠色通道,不但改變了過去200多家企業排隊等候報檢的狀況、減少了多次報檢的麻煩,而且
檢驗響應速度更加快速,檢驗過程更加高效。
同時,還為企業及時消除了安全隱患。"在近期中部(麻城)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舉行座談會上,一家石材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據統計,截至截至7月19日,黃岡分院共受理了196家企業的檢驗申報,完成了園區4332臺特種設備檢驗工作,其中,廠(場)內機動車輛2801臺、起重機械1531臺,出具檢驗意見通知書160余份,幫助整改消除隱患280處。目前,檢驗報告仍在陸續出具中。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