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知,南安是一個幾乎不產石材的地方,但當地人卻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從零起步,用30多年締造了一個龐大的
石材產業集群,讓它成為世界石材業版圖上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
如今,在這個“買世界、賣世界”的石材之鄉,南安石材產業更是永不止步,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風向標。面對當下復雜的國內外石材經濟形勢,南安石材產業沒有士氣低迷,反而探索突破,已踏上了轉型新征程,煥發出發展新氣象,行業整體呈現出綠色、創新、延鏈、集群等發展新變化。
全行業綠化
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南安石材業的發展主要在制造和加工環節。由于石材加工制造過程中會產生石粉和碎石等,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以水頭鎮為中心的南安石材業成為當地的污染大戶。
而后隨著科技發展,循環經濟技術的普及和落地,如今南安當地的石材業已逐步實現回收再利用,石材產業綠色發展。
推廣循環經濟,首先是立足生產源頭減少石粉產生。水頭鎮的磊揚石材公司,是一家傳統石材加工制造企業,去年4月以來,該公司使用一種新型的石材生產加工技術——線鋸新技術。記者在生產車間看到,一臺線鋸機械對一塊巨石荒料進行現場切割,不僅噪聲小,而且產生的石粉少,加工用水流出后仍相當干凈。
公司相關負責人曾惠騰告訴記者,與傳統切割技術相比,線鋸技術石材方料成材率可提升15%,石粉排放可減少80%。自2018年開始,公司聯合了多家石材企業在廈門成立品河科技公司,專攻線鋸新技術,用線鋸切得很薄,切縫很細,浪費很少。
為了加快推廣新技術,在今年6月初,南安市研究通過《南安市推廣運用石材線鋸促進石材企業增產增效的若干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石材行業石粉排放。
當地的石材下游企業也加快推進石粉的再利用。位于官橋鎮的南安盈晟新型墻體材料公司,是一家處理石粉、邊角料、礦山廢棄料的環保型企業。進入公司廠區原料堆放倉庫,記者便看到從石材企業運來的石粉堆砌成一座巨大的山丘,挖掘機不時將其鏟入攪拌器中,按一定比例混合煤矸石粉和泥土,制作成空心磚原件,燒制后形成一塊塊硬實的空心磚,可供給泉州各大建筑企業。公司負責人吳忠賢表示,公司從事循環經濟產業,讓石粉等變廢為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現在,平均每天可制作40萬塊空心磚,一年可消化20萬噸石粉。
據統計,南安全行業石材出材率已由5年前的77%提升到目前的87%;石粉的排放已由20年前的600萬噸減少到目前的300萬噸,并且全部實現回收再利用。
創意化發展
如果要問:“冷冰冰的石頭能有創意嗎?”南安石材業的回答是:“可以!”
水頭鎮的五克拉石材公司,就是一家石材創意企業。走進公司產品展廳,各類超薄型石板產品在燈光襯映下,呈現出五光十色的新景象,讓人目不暇接。在一款超薄石板前,記者將手機燈光置于石板反面,驚訝地發現石材竟然是透明的。
與一般的石材企業不同,五克拉公司成立之初就瞄準新技術和創意。在2015年,長期在長三角一帶經營石材加工產業的許長城回到故鄉南安發展,經過調研后發現南安傳統的石材產品市場競爭已十分激烈,貿然進入有不小風險。于是,他獨辟蹊徑,尋求新的發展模式,注冊成立了五克拉公司,果斷進入當時還處于起步階段的創意型石材領域。
2016年,許長城在赴創意之都意大利米蘭考察后,組建了研發和創意團隊,進軍當時國內還處于空白階段的超薄型石材領域。很快,多款超薄型石材產品問世,引得市場一片驚呼。尤其是五克拉公司推出的0.5毫米的超輕薄石板,成為行業領先者。
由于在超薄型石材領域的獨特優勢,五克拉公司贏得美國蘋果公司的青睞,與其合作制作手機外殼。自2016年11月以來,公司已交付超百萬個蘋果手機外殼。同時,在其引領下,越來越多的南安石材企業進入創意石材領域。據南安市石材工業協會統計,目前在南安的文化和創意石材企業總數超500家。南安也先后出臺《南安市促進創意石材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石材業企業自主創新》等文件,鼓勵石材企業向創意進軍。
步入“新石器”時代
很長一段時期,南安石材人都是精心做石材加工,專心賣石材。而現在,一批批的石材企業開始轉型做石材機械,從賣石材轉向賣石材裝備。
就在前不久的廈門國際石材展上,來自南安的10多家石材機械企業集中亮相,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如在巨輪機械公司產品展廳,自動化石材機械產品吸引伊朗、巴西等海外客商參觀。巨輪機械公司董事長助理鄭曉玲告訴記者,作為南安石材機械領域的老品牌,巨輪機械較早耕耘外貿市場,目前在印度、埃及、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沙特、越南等十幾個國家都有代理商。近幾年,在全球基建升溫的大背景下,海外石材產能也在加速擴張,這刺激了石材機械的需求,也給公司的海外業務注入新活力。
在萬福石材機械公司生產車間,礦山鋸、切割機、打磨機等20多個大品、180多個細分品類的石材機械設備琳瑯滿目,來自全國各地的貨車排隊等候裝車發貨。
曾幾何時,南安高端石材裝備市場是長期被“洋品牌”壟斷。但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南安資本、企業進入石材裝備領域,南安本土石材裝備企業在技術攻關、質量穩定和售后服務等方面全方位發力,逐步實現后來居上。
南安石材工業協會會長王清安坦言:“石材裝備是整個石材產業鏈的上游,也是含金量最大的一個環節。南安石材裝備產業的崛起,是南安石材人主動延伸產業鏈、挖掘新潛力的成果。”如今南安石材企業采購的石材裝備中,有70%來自本地,并且正不斷向外銷售裝備。
縱觀當下,海天機械、萬福石材機械、巨輪機械、水南機械、興發工具……一大批南安本土石材機械裝備企業形成了一個“石器矩陣”,成為南安石材行業的一支新力量。從過去賣石材到如今賣“石器”,南安石材機械產業正加速成為當地產業經濟領域的新增長極,南安石材產業迎來“新石器”時代。
打造總部經濟
水頭是南安石材產業發展的大本營,與早年工廠林立相比,如今這里多了不少辦公大樓。這些大樓大多來自本地石材龍頭企業,他們在工廠的基礎上建起了總部大樓。
作為一個外向型產業,發展至今,南安的石材貿易已經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口、出口石材量分別占全國的60%和55%。不僅如此,近年來,南安石材企業正加快國內外戰略布局,紛紛在海內外收購石材礦山,并就近開設工廠展開石材精深加工。
企業到各地辦廠,就涉及總部問題了。唯有因勢利導加快產業整合和發展總部經濟,才是南安石材行業發展的長久之計。對此,南安市應勢出臺《關于打造國際石材之都的若干意見(試行)》《南安市石材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方案》等多份文件,厘出三條較為清晰的發展思路:一是立足南安,優化整合已有資源,借鑒先進地區的集約用地經驗及行業抱團合力,發展總部經濟;二是實施“走出去”戰略,把石材園區輻射全國,打造石材產業發展新格局;三是打造石材大品牌,進一步打響區域品牌。希望通過此舉,推動南安石材產業取得新突破,打造國際石材之都,形成“大集團、大產業、大品牌、大聯盟、大商貿”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南安光明石業董事長黃明經談到發展總部經濟時表示,南安石材產業發展這么多年,基于成本控制,很多企業會考慮把生產環節外遷至原材料所在地,南安要想進一步擴大石材產業的產能會很難,不過,
石材有關的貿易、研發以及各種配套卻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把石材全產業鏈企業的總部匯集到南安,打造總部經濟,是南安打造石材千億產業的發力點。
目前,南安石材產業展示運營中心、海聯創意園石材產業運營中心等多個總部大樓正蓄勢待發,將開啟石材總部經濟發展新篇章!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