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漢江夏區的靈山,曾因
石材質量好而遠近聞名,但因長時間粗放式開采,致使礦山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滿目瘡痍而廢棄。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在2021年,武漢編制完成《武漢市江夏區靈山和將軍山片區生態修復規劃》,著力以廢棄礦山修復為支點,全面推動國土空間生態治理取得新突破。
靈山修復的創新之處在于,通過復綠復墾和生態修復,將144.5公頃廢棄工礦用地轉變為林地、耕地和建設用地,為市區耕地、林地和建設用地增加提供了新路徑。與此同時,將礦山生態修復、復墾利用、文化旅游等相融合,探索出了農旅、文旅、產旅、居旅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新模式,為礦區環境提升和綠色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通過一番修復治理,靈山很快便“美出圈”。就在今年4月,靈山生態旅游區開門迎客,成為武漢首個礦山主題景區。在這春日里,一幅靈秀春光圖正徐徐展開:飛瀑奔騰而下,落入翡翠藍湖,岸邊鋪青疊翠,鮮花次第盛放……
突出“一盤棋” “梧桐雨”成生態旅游新名片
去年以來,通過一系列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和配套設施建設,東西湖區沿府河38.5公里岸線,規劃實施約430公頃的“梧桐雨”片區,將曾經的城市“背面”變“封面”,“半城繁華半城景,人城境業和諧生”的愿景正在成為現實。
梧桐雨生態綜合治理突出“一盤棋”綜合治理思路,對沿府河東西湖岸線分段治理、漸進改造;西段,湖群濕地聚集,野生候鳥棲息,重點進行水體濕地生態保護;中段,防護林地為主,開展漸進式生態改造;東段,緊鄰城市區域,先生態修復,再綠色提振。
片區采用“水、岸、城、村”全要素營造的模式,以“理水行動”復原流域本底,堅守水安全和水環境安全底線;以“造林行動”修復生態系統,營造推窗見景的公園城市;以“營城行動”提振濱河活力,開展“三進三改”,即交通進、人居環境改,配套進、污染產業改,活動進、居民生活改,有效改善了區域面貌,整個環境和諧優美,令人心曠神怡。
據悉,該項目擁有430公頃的藍綠空間,8公里的河岸風光,融合兒童游樂、萌寵樂園、馬術體驗、運動健身、叢林探險、休閑賞花等生態產品,解鎖多種城市森林郊野綠色新玩法。在“五一”試運營期間,“梧桐雨”項目啟幕,吸引不少市民打卡游玩。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