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近日,由中國礦業聯合會主辦,以“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推動礦業綠色發展”為主題的綠色礦業發展萬里行(福建建寧站)座談會順利召開,共同研討交流綠色礦業發展和礦山生態修復的實踐經驗和創新舉措,助推石材礦業轉型升級。
中國礦業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彭齊鳴在談到天然石材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時表示,天然石材的開發和利用與人類歷史發展同源。在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天然石材也是礦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目前,我國天然石材產業規上企業3000家左右,主營收入3600億元,利潤達300億元,較為可觀。
彭齊鳴還表示,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
天然石材石材對經濟發展越來越重要,其產業的綠色發展也是礦業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新時代礦業發展的模式必須要實現安全、綠色、創新、融合。
安全是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底線,必須要加強管理,最大限度減少安全事故,最大程度減少惡性事故發生。綠色是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要加強過程管理,走綠色發展之路,推動礦業實現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由復綠、復墾向生態系統安全發展。創新是礦業高質量發展的功力,要創新理念,探索符合礦業發展規律和社會進步要求的發展模式;要創新制度管理,為礦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要創新技術,為礦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融合則是礦業高質量發展的拓展空間,要轉變傳統單一的發展模式,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將礦山土地利用與國土空間利用規劃相結合,將固廢處理與新材料產業相結合,礦山技術裝備創新與制造業發展相結合。
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副司長王峰在會上表示,近年來,涉礦地區將色礦山建設作為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平臺和抓手,因地制宜出臺新政策,探索新方法,在引導礦業企業實現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綠色礦山建設在政策管理和引導上,要從示范引領向全面推進轉變。新建礦山要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規劃建設,老礦山要加快綠色低碳技術工藝裝備升級改造。要強化綠色礦山名錄動態管理,不斷鞏固提升綠色建設成果;要壓實評估機構責任,強化對綠色礦山評估過程的約束和責任意識;要進一步完善綠色礦山建設的標準體系。
福建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處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自然資源部部署開展綠色礦山遴選工作以來,福建省打造了一批紫金礦業的紫金山銅礦、福建富強石材的建寧均口修竹村半嶺飾面花崗巖礦等為代表的示范礦山企業。接下來,福建省將圍繞“示范引領”,鼓勵引導企業建好綠色礦山;圍繞“服務監管”,推動綠色礦山規范化建設;圍繞“長效常態”,構建綠色礦山建設長效機制,逐步建立完善有利于綠色礦業發展的制度體系,促進綠色礦山建設政策舉措深入貫穿礦業高質量發展全鏈條全過程。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