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
世界石材網獲悉 ,日前,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實施方案》 ,將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激發全市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活力。
該方案明確,將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2023—2024年,逐步形成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制度體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科學修復、市場運作”的生態保護修復模式,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活力進一步增強。
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生態修復實施區域往往本底脆弱,破壞容易恢復難,因此需要廣泛凝聚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共同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生態保護修復,是該方案實施的重中之重。
該方案提出,社會資本實施符合林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森林撫育、低效林改造等,實施面積在1500畝以上具備集中連片示范效應的項目,在符合項目所在區域生態功能定位、不破壞生態功能前提下,允許利用項目修復面積的3%從事生態產業開發。
“在保證不改變原有地類、森林類別、林種、優勢樹種等屬性和促進原有森林植被持續向好的前提下,我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用于經濟林產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生態旅游業等。”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我市已批復酉陽縣啟動社會資本建設的人工商品林自主采伐森林經營試點。
此外 ,該方案還明確了財政獎補,積極鼓勵和引導社會主體參與林草領域生態建設。方案提出,將支持社會資本建設的符合條件的防護林、特種用途林按程序納入公益林管理,同等享受相關政府補助;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建設的人工商品林開展自主采伐森林經營試點。
在今后,重慶還將依托兩岸青山·千里林帶、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謀劃打造一批示范項目,為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創造更大的收益空間,推動森林可持續經營。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