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壽山石界唯一集書、報、刊、講座于一身的研究、宣傳推廣者;他擅長書畫、雕刻,曾參與北京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大型鑲嵌屏風創(chuàng)作;他是首部反映壽山石的全景式長篇寫實文學《壽山石緣》的主人公,他就是壽山石文化泰斗方宗珪。
世界石材網(wǎng)獲悉,方宗珪1942年出生于福建福州,自幼蒙著名畫家陳子奮厚愛,侍從學畫,考入福州工藝美術(shù)學校后又受教于龔禮逸、潘主蘭、李芝卿等。1961年畢業(yè)到市工藝石雕廠參加工作,起初他了解到傳世壽山石文著不多,且多以介紹石種為主,較少論及壽山石的形成及其雕刻藝術(shù),于是心里便打定主意撰寫一部完整的壽山石專著。
方宗珪不僅從省市圖書館浩瀚的書海中摘錄關(guān)于壽山石的詩文資料,還翻山越嶺采集十個礦洞的壽山石標本。經(jīng)10多年的潛心著述,終寫成30多萬字的《壽山石志》初稿,經(jīng)三次刪改后訂正為10萬余字,于1982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該書不僅講述了壽山礦區(qū)地質(zhì)、礦床分布、礦脈形成情況和石種品類鑒別方法,還對壽山石雕的歷史、流派、雕刻技藝和名藝人傳略等都作了深入的研究,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反響,開啟了當代壽山石收藏的熱潮。而面對各界贊譽,方宗珪十分平淡地表示,《壽山石志》僅僅是自己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做了些史料補充和文字整理工作,還很不完善。
此后,方宗珪開始了大約兩年一本的速度,出版了《壽山石全書》《中國印章石》《壽山石文化叢書》等專著,至去年其封筆之作《壽山石故事新編》面世,他前后出版壽山石專著共有20多部。《壽山石故事新編》中的許多故事是由他親自考察走訪所得,在趣味性、可讀性的外表下更具深厚的人文內(nèi)涵。
除了撰寫壽山石文化專著,方宗珪于1999年至2004年在福州晚報開設(shè)《壽山石知識·方宗珪信箱》,每周一期普及壽山石知識,前后刊發(fā)106期;2006年至2015年,擔任業(yè)界唯一專業(yè)雜志《壽山石》學術(shù)總監(jiān);擔任福州晚報首創(chuàng)舉辦的8屆“風華杯”青年藝術(shù)家壽山石雕作品大賽評委會主任,提出的“不問門派、不拘流派、一視同仁、客觀公正”的原則,讓“風華杯”先后走出10多位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這些大師至今仍尊稱其為“方心囡( 福州方言“老師”之意)”。
世界石材網(wǎng)了解到,近十年來,方宗珪還熱心于壽山石文化推廣,先后應邀在海內(nèi)外舉辦了各類壽山石文化講座達上百場。
但為文化理論盛名所掩的,卻是書畫、雕刻和漆藝俱佳的另一個方宗珪,他師承陳子奮的工筆畫、石雕大師林壽煁的鑲嵌技藝、漆藝大師李芝卿的脫胎漆藝,佳作不斷。
現(xiàn)如今,方宗珪年事已高“封筆”,不再撰寫出版學術(shù)專著,但他仍為壽山石文化的宣傳推廣不遺余力。由他擔任編審的《福建壽山石志》即將面世;由他主編的《壽山石文化史(簡編)》也在緊張撰稿中。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jīng)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