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材網獲悉,近日,廣州市16屆48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廣州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2021—2035年)》(簡稱《規劃》)。
◆建成“山青林環、水秀海碧、田廣人和”的美麗廣州
該《規劃》以將廣州建設成為“國家山水林田湖海一體化保護修復實踐區、嶺南地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價值轉化先行區”為總體目標。
《規劃》明確,到2025年,加快推進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重點修復區域的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解決核心生態問題,筑牢北部和濱海生態安全屏障,整體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各類生態系統安全性、穩定性顯著增強;到2035年,全面構建安全、健康、美麗、和諧的國土空間格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格局基本形成,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成“山青林環、水秀海碧、田廣人和”的美麗廣州。
◆加強生態空間修復,支撐綠美廣州生態建設
《規劃》在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要求、全面保護陸海重要生態空間的同時,提出筑牢通山達海的生態空間格局,統籌北、中、南三大區域的修復重點,以保育九大生態片區、提升六大生態節點、建設三級生態廊道網絡為抓手,以生態修復的手段優化廣州市整體生態格局。
《規劃》提出筑牢山林生態系統屏障,修復城市藍脈綠網體系,落實海洋生態系統修復、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固碳匯碳能力等要求。其中,北部山地丘陵區重點強化生態源地保育,筑牢山體生態屏障;中部沿江平原區重點修復藍脈綠網,重點保護白云山、帽峰山、白云湖、海珠濕地等生態綠核,以珠江為鏈串聯河涌水系形成藍脈綠網,完善城市公園體系,連通城市綠廊、風廊等;南部濱海河網區重點修復濱海生態系統,優化海洋生態屏障。
◆統籌農業空間整治,推動“百千萬工程”實施
《規劃》從保障農業生態安全、優化農業空間布局、推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等方面,提出統籌農業空間修復整治的要求,深入推動“百千萬工程”實施。
根據《規劃》,廣州將保障農業生態系統安全,嚴格保護永久基本農田。同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嶺南鄉村。推進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梯次建設干凈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建設一批高質量嶺南特色精品鄉村。
◆提升城鎮空間品質,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規劃》從森林城市建設、珠江水系修復、建設韌性城市等方面提出提升城鎮空間品質的要求,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根據《規劃》,廣州中心城區將結合城市更新通過拆違建綠、拆舊建綠逐步增加綠地與生態空間,外圍城區以綠道、碧道及生態廊道串聯沿線的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及城市公園,實現綠色空間貫通,打造城市生態翠環。結合生態廊道構建6條市域通風廊道,提升氣候舒適性。大力推進白云山、越秀山等山體周邊系統整治與生態復綠工作,實現還綠于民。完善城市公園建設,滿足市民日常休閑、娛樂、健身的需求。
◆基于生態子系統修復任務,統籌部署六項行動計劃
《規劃》結合廣州城市結構、生態格局及現狀存在問題,重點聚焦礦山林地、濕地河湖、江海岸線、農田、鄉村環境五個方面,制定“一體化修復計劃”、“青山計劃”、“碧水計劃”、“藍灣計劃”、“錦田計劃”及“筑境計劃”,共計22項重大生態修復工程。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