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材網了解到,地處廣東省北部山區的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大橋鎮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是典型的石灰巖地貌,石材資源豐富。但曾經,說起這里,很多人都是搖搖頭:石頭多,泥土薄,水如油,石漠化現象突出。守著漫山遍野的“破石頭”能干啥?
當地村民們面朝石頭背朝天 ,在石頭縫里種莊稼。這些石頭,不僅在村民腳下,也壓在他們心頭。
而近日,記者走訪了大橋鎮,眼前卻是另一番景象:漫山林草蔥郁,白色的油茶花隨風搖曳。村民們臉上都堆積著歡快的笑容,坦言如今守著“搖錢樹”,在石頭縫里榨出了油,這里已經是“油田”了。
曾經的石頭上變身青山,青山變“油田”,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村民所說的“搖錢樹”指的是油茶,這是我國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霜降時節采摘,果實可榨油。
據乳源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周利長介紹,茶油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遠遠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不僅營養價值高,還具有不與農爭地、不與人爭糧的獨特優勢和發展潛力。伴隨當下人們健康理念的提高與消費升級,茶油市場前景越來越被大家看好!
世界石材網獲悉,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當地政府引領群眾,向石漠化宣戰,致力于讓“禿山”變青山。作為全國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縣,乳源立足實際,將高寒石灰巖山區油茶產業和石漠化治理相結合,僅大橋鎮就投入治理石漠化資金超億元,植樹造林數萬畝。如今,乳源縣油茶種植面積已超過8萬畝。
乳源縣林業局黨組成員瞿曉梅表示,通過林分改造、防火林帶建設和封山育林三種模式治理,增強了水源涵養能力,減少了水土流失。其中,大橋鎮的森林覆蓋率已從2019年的65.36%提升到2022年的66.77%。
大橋鎮侯公村油茶種植基地前身就是光禿禿的石灰巖山地,野草干枯后很容易引起山火。那時候因為窮,很多人都搬遷出去了。如今發展油茶基地,給村民直接帶來三大好處:有租金收入、可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杜絕了山火。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