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石材產業一直是福建寧德一大經濟支柱產業,大量的石材加工企業給寧德帶來了豐厚的產業收益,而與此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污染。近年來,寧德市以中央生態環保督查為契機,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全力清退石材產業落后產能,進而推動產業提質升級,不僅守護了當地綠色青山,也促進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今天我們在此回顧一下寧德從滄桑到秀美的蛻變。
在寧德市壽縣托溪鄉,托溪是當地的母親河。如今水質清澈,已經達到地標ll類的水質。而幾年前,這條溪污染嚴重,是村民們不忍直視的“紅河谷”。
2017年,當時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對福建寧德開展督查,發現壽寧縣托溪鄉存在石材加工污染、礦山生態破壞等問題,石材加工企業生產的廢水隨意排入溪中。據村民表示,當時河水都是紅色的,周圍居民生活用水,洗菜、洗衣服都受到嚴重的影響。
針對中央環保督查指出的問題,壽寧縣就此打響了一場石板材污染整治攻堅戰。而當地地處山區,地少人多、環境承載力有限,石材產業到底是去是留,成為當地政府的一個艱難選擇。壽寧縣生態環境局局長郭曉燕表示,原來的石材企業一直處于加工作坊水平,企業效益不高,還嚴重污染周邊生態,所以綜合考慮下定了決心,從源頭切斷污染源,關停了當地石材加工企業,全力展開生態修復與產業轉型,自2017年起,一共關停了30家污染企業和4座礦山。
在關停企業與礦山的同時,當地還全面推動環境質量的改善提升,對廢棄廠房與占用的耕地加以重新利用,如將廢棄廠房改造建設成群眾休閑活動場所,建設冷鏈物流園等,部分土地恢復成水田和蔬菜基地。歷經幾年的整治,空氣中粉塵少了,空氣優良率達100%,往日“紅河谷”變成了今日的“綠托溪”,曾因污染絕跡的軍魚又回到了托溪這個故鄉。
整治序幕拉開后,小石材作坊被淘汰取締,大型石材加工廠則在環保舉措上嚴格要求。寧德市下轄的福鼎市近年來也全面進行了石材產業環保整治和轉型升級,轄區內數百家中小石材加工廠被整合成二十多家大型加工廠,還引進了國際上最先進的加工設備,配套污水處理設施,
當地石材加工就此摘掉了污染大戶的帽子,并實現了石材產業規?;l展,迅速崛起成為國內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
據福鼎市康達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初峰介紹,企業按照新的標準建設以后,產能大大提高,預計每年可實現產能3000到4000萬。通過此次整改,企業今后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全市
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全面提速!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