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石材產業遍地開花,已形成了多個知名產區,作為七大花崗石產區之一的麻城,
石材產業發展紅火,作為中國花崗巖之鄉,在業內是享譽“”盛名,這里我們走進麻城,領略屬于它的獨特魅力。
多種優勢顯著,發展前景廣闊
麻城地處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在京九經濟帶和長江經濟開放開發帶組成的黃金大"十"字的交匯中心,在武漢、鄭州、合肥三大都市圈的輻射范圍內,戰略區位優勢極為顯著。從交通上來看,大廣高速、滬蓉高速、麻竹高速、麻陽高速、106國道、京九鐵路、滬漢蓉鐵路、漢麻鐵路等貫穿麻城全境;石材園區還專設了鐵路貨運專線直達武漢港和"漢新歐"鐵路國際貨運專列,再乘車一小時即可抵達武漢天河機場;境內西南部有著擁有4個5000噸級兼顧萬噸級集裝箱泊位的陽邏港。
這些暢通便捷的立體化交通都給麻城石材產業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麻城境內花崗石資源豐富,這是當地石材產業發展的主要依托。據勘探,麻城花崗巖有55處,涉及麻城白、麻城灰、浪淘沙、幻彩麻等十余個品種,石材加工企業主要分布在白果、南湖及龜山。主礦區白鴨山面積有60多平方米,
已探明石材儲量高達5.15億立方米,經初步確認可開采百年,屬于國內特大型飾面花崗巖礦區,具有色差小、出材率高、成本低等多種優勢。近十多年來,麻城石材一路高歌猛進:
早在2007年,中國石材協會專家親臨麻城,評審后認為麻城市花崗巖儲量之大、質地之好全國罕見;
2008年,中國石材協會授予麻城"中國花崗石之鄉"的稱號;
2012年,湖北省國土資源廳確定將麻城市作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體推進試點縣市;
2014年,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又把麻城市列為礦產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試點縣市;
2018年中國石材協會又授予麻城“全國石材產業集群示范城市”稱號。
2020年,立足將麻城全力打造為全國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
充分利用資源,經營有道
麻城石材開發興起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改善生存狀態,大別山區的貧困群眾一窩蜂地上山粗狂采石,結果導致礦山植被大量迫害,水土流失嚴重。到了新世紀,麻城石材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麻城政府采取了多項優惠招商政策,大力招商引資,從石材產業發展成熟的城市引進了多個技術先進且具有雄厚實力的石材企業。與此同時,政府著力展開礦業開發秩序整頓,關閉了大批無證采石場,有效整合采礦權,遏制破壞性采礦行為,礦業秩序得以改善。
近年來,在引進先進設備與工藝的基礎上,麻城石材不斷擴大規模,提升了產業效能。地方政府也在原有石材企業形成一定規模與影響力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對石材工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對內積極引導石材產業升級,延長石材開采、加工、深加工、售賣的產業鏈,構建石材產業多元化格局,著力提高麻城石材整體競爭力;對外大力引進投資企業,還未部分石材企業提供銀行擔保,創造便利的融資條件。與此同時,相繼推出了一些扶持發展政策,如在土地方面為石材企業提供先征后獎以及辦理50年工業用地產權證的政策。為麻城石材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要素保障,逐步造就了麻城石材產業在中國中部地區舉足輕重的地位。
整體發展上,麻城石材產業逐步建立起了“買全國、賣全國,買世界、賣世界”的全新理念,石材開采也發生革命變化。
在2013年,麻城市委市政府著手打造新型石材產業園區,規劃總面積為2萬畝的建設用地,引進國內外最先進的裝備、技術和工藝,旨在高標準建設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要求新招企業一律入園建廠的同時,也要園外企業逐步遷入新園區,最終實現產業集聚化。此外,秉承綠色循環發展理念,當地政府還積極引導石材園區引進十余家異型石材和碎石加工企業,對尾礦尾粉和邊角余料進行綜合利用,將其加工成為品種多樣、適用廣泛的各類石材相關產品,變廢為寶,也促進麻城石材綜合利用產業鏈的延長。這些睿智前瞻的規劃與指導,有力推動麻城石材園區實實在在成為中國石材的超級航母。
目前,麻城石材產業已形成了集礦山開采、生產加工、輔助配套以及銷售為一體的工業。截止2019年9月底,麻城石材園區已投產和在建企業一共有189家,其中規模企業110家,園區直接就業人數將近4萬人,已形成年開采荒料300萬立方米以上、年生產花崗巖板材1.1億平方米以上的產業規模。
至此,麻城石材產業也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中部板倉",各類石材產品遠銷國內各地及還海外國際市場。
當下,新時代發展的沖鋒號角已經吹響,麻城將立足“建成中心、挺進百強、譜寫新篇”的總目標,創新驅動,奮力挺近,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國花崗巖產業邁上發展新臺階。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