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麻城石材的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與此同時,也在這瞄準更大的目標,將遵循“綠色礦山、綠色加工、綠色運輸、循環利用”工作要求,加快探索產城融合、跨越發展的石材發展新路徑,著力推動麻城石材產業邁上中高端、園區管理達到新水平、品牌影響提升新高度,進而打造全球知名、全國一流的石材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力爭到2026年全產業鏈產值突破1000億元!
據了解,南安市目前共有石材企業1300多家,行業年產值超600億元,貿易范圍遍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石材進口與出口量分別超全國總量半數,分別為60%55%,是我國規模最大、種類最齊全的世界級石材生產交易中心。
再說水頭,作為中國石材城,水頭鎮以打造特色鮮明、輻射力大、競爭力強的石材產業集群為目標,通過建市場、辦展會,抓配套、壯支柱,進一步提升了全鎮石材產業的層次,促使水頭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材生產基地。
市場、產業、基地良性互動發展,是水頭石材產業迅速膨脹、高速發展的一大特色。水頭以高起點規劃、高速度建設、高水平管理的目標,把閩南建材第一市場建成由石板材城、閩南石材荒料市場、石材陶瓷綜合城、石材加工區和石材展覽中心等五大板塊組成的全國最大“建材超市”和東南亞地區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管理最規范的石材批發市場、全國首批“五星級建材市場”、亞洲最大的石材物流中心及最大的石材進出口基地。立足石材的帶動和輻射,進一步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和技術流在水頭的涌動,良好的環境吸引了更多業界精英的入駐,為當地石材發展加速。
此外,水頭高度重視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著力發展循環經濟。一方面強化環境監測,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另一方面堅持疏堵結合,規劃建設石材集控區,引導有條件的小型企業入駐,引導廣大企業發展“綠色石材”經濟,對碎石、石粉回收利用。發展好人造大理石、人造花崗巖、馬賽克,發展好循環經濟。
而縱觀麻城石材,以前是小打小鬧,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近幾年來著力更新升級,逐步走上了前臺,礦區的重點是白鴨山,其礦區面積高達60平方公里,已探明花崗石儲量達50億立方米,按照目前速度可以開采100年,是麻城石材產業發展的強有力支撐。
麻城花崗石具有:儲量大、產區集中、品種多、無埋藏、整體性好、出材率高、色差小、易開采八大無可比擬的優勢。石材以花崗巖為主,涉及麻城白,麻城灰,浪淘沙,幻彩麻等,其中麻城芝麻白是代表,其礦區在市區東南部的白鴨山,儲量高達250億立方米,是發展的基石。
不僅石材資源儲量豐富,麻城石材發展還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麻城位于大別山中段南麓、鄂豫皖三省交界處,是武漢、鄭州、合肥大三角經濟區域中心。長江陽邏深水碼頭的便捷水運和麻城“三縱三橫”的陸運運輸,造就了麻城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為麻城石材的運輸提供了快捷和便利。
回顧近幾年來的用電量也追尋麻城石材發展的軌跡:2017年底,麻城石材產業園的浩電量還是5.61億千瓦時;2018年底就增長到了7.5億千瓦時;2018年,石材產業實現良性發展,當年稅收達3億元,直接從業人員近5萬人;2019年產值達230多億,用電量10.5億度,創稅收4.16億;2020年,石材產業園區用電量12.73億度,企業稅收5.2億元,占據了麻城稅收三分之一,產業效益極為可觀!
是挑戰也是目標,立足多重優勢,麻城奮起直追,超越水頭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