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自2019年以來,四川省全力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共計投入資金 43071萬元,治理礦山814個,修復面積達31875畝。響應省的號召與鼓勵,各地積極探索,深入實踐,涌現出了一批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比較顯著的典型案例。
就在近日,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生態修復處會同省修復防治院遴選出了10個案例,為各地下一步展開修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參考與借鑒。
1、廣元市朝天區民主硫鐵礦
廣元朝天區民主硫鐵礦位于廣元朝天區李家鄉民主村,在2013年被區人民政府實施政策性關閉。2019年,該礦納入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涉及的主要生態問題是留棄渣壓占損毀土地,廢棄堆積物污染周邊環境。
自修復工作展的開啟,通過場地整治和植被恢復,采取的修復措施為棄渣堆殘余建筑物拆除、土地平整、覆土回填以及修建生產道路和水利設施等?,F已取得顯著成效:新增耕地14.03畝。遺留棄渣壓占損毀土地得到全面修復,廢棄堆積物污染周邊環境問題得到全面解決,礦區地表植被得以恢復,野生動植物生存環境得到改善,
礦區生態系統逐漸恢復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和凈化大氣的功能。
2、廣元市朝天區長溝里煤礦
廣元市朝天區長溝里煤礦位于李家鎮協議村,于2013年被區人民政府實施政策性關閉。2019年,該礦納入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生態問題是遺留棄渣壓占損毀土地,廢棄堆積物污染周邊環境。
主要修復內容是場地復墾復綠,采取的修復措施為礦區棄渣堆土地平整、新建擋墻設施、回填種植土以及修建生產道路和水利設施。修復成效:實現新增耕地50.2畝。礦山廢棄建筑物、棄渣等壓占土地等生態環境問題得到全面解決,礦區周邊地區的土地資源得到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礦區生態系統各項功能逐漸恢復。
3、廣元市旺蒼縣東河鎮興榮頁巖磚廠
旺蒼縣東河鎮興榮頁巖磚廠為廢棄多年的露天頁巖礦,2019年,該礦納入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問題是陡坡開采造成巖石裸露、棄渣堆場污染周邊環境。
修復內容是采取“場地整治+邊坡地災治理+植被恢復+舊磚窯改造”的綜合治理措施,修建截排水溝防止邊坡失穩,棄渣場平整、客土回填,覆土種植刺槐、柏樹和撒草種草、種植藤蔓植物。取得的成效:實現修復治理面積375.75畝;舊磚窯改造1.05畝;修建停車場約0.37畝;打造楊梅基地1000畝。同時,充分利用礦區距旺蒼縣城僅2.5公里的地理優勢,依托磚窯廠現有建筑空間,深度挖掘古窯文化,打造出“印象窯吧”文創旅游綜合服務體,大力發展民眾特色休閑旅游產業,實現了村集體增收,奔向致富路。
4、阿壩州紅原縣阿木鄉采石場
該采石場位于紅原縣阿木鄉政府東南方約600米,屬阿木鄉管轄的歷史遺留礦山。在2020年,該礦納入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涉及的生態問題較大:早期采礦活動改變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已基本被損毀殆盡,生態環境破壞和土地資源占損嚴重。尤其是自地表砂石裸露,礦渣和建筑垃圾無序堆放,每逢大風便沙塵漫天飛舞,嚴重影響周邊群眾生活。
修復內容是地復綠,采取的修復措施為實施場地平整、土壤剝覆、種草植樹等。修復成效:實現林草地和水域修復面積25.96畝。礦渣、建渣無序堆放的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場地植被覆蓋率明顯提高,防風固沙和減輕水土流失成效明顯,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曾今礦區這個不毛之地變為了水草豐茂之所。
5、甘孜州石渠縣宜牛鄉宜牛一村沙場廢棄建筑用砂石礦
該礦山是2020年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問題是露天開采砂石造成地表土壤結構及植被破壞,地表裸露及土地結構松散,土壤肥力降低,植被無法生長或生長發育慢,且水土流失問題突出。
主要修復工程是實施場地平整、土壤重構、土壤培肥和植被重建。通過修復實施修復舉措后,實現草地修復面積85.35畝。礦區土壤結構趨于合理,草原逐漸恢復,水土保持成效顯著,遭到破壞的草原生態得以重塑。
6、資陽市雁江區寶蓮街道辦飛虹村飛虹鋪砂場
陽市雁江區寶蓮街道辦飛虹村飛虹鋪砂場為廢棄露天采砂場。2019年,該礦納入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生態問題是采砂導致土地壓占與損毀嚴重。
修復舉措,通過土地平整,將壓占損毀土地復墾為耕地和林地。項目實施后,實現新增耕地8.4畝,林地51.75畝。礦區周邊生態環境、結構回歸自然狀態。復墾后新增耕地移交村集體組織,農民農業收入獲得增加。
7、資陽市雁江區南津鎮槽土村陶家溝采石場
該采石場為廢棄露天石材采場。2019年,該礦納入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問題是露天凹陷采坑造成邊坡裸露,且存在高空墜落安全隱患;同時場地內廢石隨意堆放,對地形地貌景觀造成嚴重破壞。
修復內容:修筑圍欄并設置警示標志,綜合利用廢石鋪設石板路,保留凹陷采坑緩坡地帶的自然岸線,種植喜水植物,形成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修復成效:礦區實現“保證安全、恢復生態、兼顧景觀”的三重目標,濕地生態系統得以重塑,人工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礦區周邊人居環境得到較大改觀。
8、資陽市雁江區南津鎮槽土村高屋基采石場
資陽市雁江區南津鎮槽土村高屋基采石場為廢棄露天石材采場。2019年,該礦納入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問題是開采石材挖損土地形成凹陷露天采坑,導致自然景觀遭到嚴重破壞。
修復舉措:施土地平整,修建礦區邊坡護欄以及林間生產道路;種植刺槐、播撒草籽,恢復植被。修復成效:實現恢復林地38.85畝、草地34.05畝、坑塘水面31.65畝。礦區林草濕地系統得到重塑,全面增強了區域水土保持、水源涵養功能。
9、南充市蓬安縣兩路永慶觀采石場
南充市蓬安縣兩路永慶觀采石場為廢棄山坡露天采石場。2019年,該礦納入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土地挖損及壓占破壞地表植被及原始地形。
修復舉措:施土地平整和廢渣清運,對土壤進行重構,開展植被恢復。修復成效:實現生態修復面積9.86畝。原廢棄露天采場生態得到全面修復,恢復和重建廢棄礦山植被,水土流失和地質隱患問題得到全面排除,周邊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10、瀘州市合江縣二里鄉小魚塘頁巖磚廠頁巖礦
州市合江縣二里鄉小魚塘頁巖磚廠頁巖礦位于為廢棄露天開采礦山。2019年,該礦納入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里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項目。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受早期粗放采礦活動影響,礦區地形地貌景觀遭到嚴重破壞,場地土壤板結。
修復舉措:實現新增耕地6.34畝。礦區宜耕部分恢復為耕地歸還農戶后,有力推動當地長期歷史遺留糾紛矛盾化解。結合合江縣特色農業種植真龍柚,既凸顯生態修復的生態效益,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生態修復項目的經濟效益。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