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礦山整治與修復工作展開的同時,中央環保督察也隨之推進。據悉,1月17日 ,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集中公開通報了4個典型案例,其中發現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眾多露天石材礦山,
由于長期的無序開采,毀林問題突出,生態修復工作較為滯后,對區域生態環境造成大面積破壞。
阿城區涉及的問題如下:
55家露天采石企業全部違法越界開采,監管部門選擇性執法
阿城區位于哈爾濱市東南近郊,截止目前有有55家在產露天采石企業礦權許可每年開采規模近2000萬立方米,地方自然資源部門統計年開采量約1000萬立方米,占全省開采量超一半。同時該地區還有176處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占用土地面積1075.79公頃。
礦產資源法明確規定不得超越批準的礦區范圍采礦。而督察發現,自2016年以來,阿城區55家露天采石企業全部存在越界開采的違法行為。例如,雙利采石公司2016年越界開采高達124.38萬立方米;東輝采石公司2016年至2020年在批準的礦區范圍內僅開采2.24萬立方米,越界開采卻達65.32萬立方米;山林建筑材料公司2016年至2019年因越界開采被處罰4次,越界開采量達20多萬立方米,2021年9月又越界開采1萬立方米。
督察組發現,針對露天采石礦山企業普遍越界開采的違法行為,當地監管部門執法不嚴、履責不力,只是簡單一罰了之;對于嚴重違法的企業選擇性執法,只是將部分案件移送公交機關處理,致使不少違法企業甚至多次獲批延續采礦權或擴大采礦權,違法行為還在持續擴張。
礦山生態修復交白卷,384萬元礦山修復資金長期閑置
礦山修復治理是近幾年來各地礦山的工作重點,而督察組發現,阿城區本應在2020年底就完成的礦山修復項目,至今卻仍未啟動任何工作,可謂是交了“白卷”。
事實上,《全國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6—2020年)》將阿城區列為“礦山地質環境重點治理區”,《哈爾濱市阿城區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底完成49個礦山地質修復項目。在2020年111月,黑龍江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指出阿城區廢棄礦山未開展綜合治理,要求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力度。
但阿城區卻以資金不足為由,未啟動任何一項礦山修復工作。此次督察發現,當地有關部門收繳的384萬元礦山修復資金長期處于閑置狀態,還未使用。
不僅沒有展開礦山修復工作,2016年至今,阿城區還有29家采石企業存在非法占用林地的問題,造成了885畝林地的毀壞,現如今仍有118畝被毀林地尚未恢復。其中,大板橋采石公司多次因違法毀林開礦被查處,執法部門責令其在原址恢復造林,該公司造林復綠后,為了開礦竟在2020年又毀掉已經恢復的林地近4畝,明知故犯,屢教不改,其行為極度惡劣。
整治工作較敷衍,采石現場塵土飛揚,群眾反映強烈
督察發現阿城區在產露天采石企業破碎、篩分、傳送工序未密閉或密閉不完全,砂石骨料露天堆放,噴淋、灑水、苫蓋等抑塵措施未落實等問題普遍存在。
與此同時 ,督察人員還在前期暗查時發現,哈爾濱阿城區一些石材企業管理混亂、塵土飛揚,周邊道路、樹木大量積塵,對此,周邊群眾反映強烈。
此外,督察組認為,阿城區對整治工作存在敷衍應付的態度。在 2020年,阿城區上報的問題清單顯示,55家露天采石企業均未發現違反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行為,不需要進行整改,而這與大量采取企業未建設污染治理設施、環境管理粗放、粉塵污染嚴重的情況嚴重不符。
針對以上種種, 督察組指出問題所在:
哈爾濱市阿城區沿襲粗放發展慣性,對石材礦山企業存在的違法行為默許縱容,對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畏難不前,對生態破壞問題置若罔聞。市區兩級有關部門長期監管不力,失職失責問題突出。
對此,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嚴格查處,嚴格追責,有力推動整治工作落到實處。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