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石材,大家都不陌生,不論是與石材打交道的從業者,還是消費者,石材已在我們的生活空間留下不少身影。但關于石材的種類,你了解多少?
很多人都知曉石材有分為花崗巖、大理石,而石材可不止這一種分法。現在,常用的石材可分為四大類:沉積巖、火成巖、變質巖和人造石。
一是沉積巖。
它是由冰川、河流、風、海洋和植物等有機體中的碎屑脫離出來,沉積形成巖石礦床,并經過數百萬年的高溫高壓固結而成。包括石灰石、砂巖、皂石、化石、石灰華。
石灰石:主要成分是方解石。礦物顆粒和晶體結構不多見,表面平滑,呈小顆粒狀,其硬度不一,有些致密石灰石可以拋光,顏色有黑、灰、白、黃和褐色。因含海水形成的石灰,故而得名。
砂巖:由石英顆粒形成,結構穩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紅色,主要含硅、鈣、黏土和氧化鐵。
皂石:由各種滑石形成,很軟。它是耐磨的致密礦,不易產生污跡。
化石:含海洋貝類、植物天然化石,被認為是石灰石。
石灰華(孔石):一般是奶油色或淡紅色,由溫泉的方解石沉積而成。因水流從石頭中穿過而形成很多小孔,這些小孔常用合成樹脂或水泥填滿,否則需要大量的養護工作。屬于石灰石和大理石。
二是火成巖。
火成巖主要由由火山材料形成,如巖漿。地表下的液體巖漿冷卻、凝固,礦物質氣體和液體滲入巖石而形成新的結晶和各種顏色。 花崗巖就屬于這種。
花崗巖:由石英(35%)、長石(45%)和鉀形成,一般為深顏色。方解石即使含有也非常少。質地堅硬密實,比大理石養護要容易,但仍有小孔,并會產生污跡。按照石英、云母和長石的混合比列不同,花崗巖分為不同類型。黑花崗巖即鈣長石,所含石英、長石極少,其成分不同于真正的花崗巖。
三是變質巖。
在高溫高壓和礦物質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種石頭自然變質成的另一種石頭。質變可能是重結晶、紋理改變或顏色改變。變質巖涉及大理石、板石、蛇紋石。
大理石:是重結晶的石灰巖,石灰巖在高溫高壓下變軟,并在所含礦物質發生變化時重新結晶形成大理石。主要成分是鈣和白云石,顏色很多,通常有明顯的花紋,礦物顆粒很多。大理石大致分為三類:白云石:菱鎂礦(碳酸鈣鎂)含量40%以上;鎂橄欖石:菱鎂礦(碳酸鈣鎂)含量在5%到40%之間;方解石:菱鎂礦(碳酸鈣鎂)含量少于5%。
板石:由黏土巖、沉積頁巖(有時由石英石)形成的變質巖,礦物顆粒微細,薄而易碎,通常為黑、灰或綠色。
蛇紋石:因其花紋似蛇皮而得名,最常見的顏色為綠色和褐色。摩氏硬度在2.5至4之間。含大量的鎂,源于火成巖。重結晶作用和鉆石拋光效果有時不佳。
四是人造石。
人造石用非天然的混合物制成的,如樹脂、水泥加碎石黏合劑。包含以下幾種:
水磨石:大理石和花崗巖碎片嵌入水泥混合物中。
凝聚石或聚集石:大理石碎片嵌入有顏色的樹脂混合物中。
文化石或仿造石:樹脂混合物上油漆或與油漆混合,貌似大理石。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