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悉知,當下,大力發展綠色建材是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支撐綠色建筑和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抓手。日前,記者跟隨市工信局走訪泉州市綠色建材企業獲悉,通過工藝技藝改進、自動化智能化設備投入,泉州建材行業的“含綠量”正逐步提升。截至目前,泉州市獲得了國家綠色建材產品認證企業有44家、綠色產品140個,位居全省首位。
綠色轉型響應“雙碳”戰略
所謂綠色建材,就是指在其生命周期內減少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影響,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伴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穩步推進,建材建筑行業綠色轉型備受各界關注。
福建創聯建材有限公司一家機制砂、干混砂漿生產企業,據了解,今年9月該企業干混砂漿獲得“中國綠色建材產品認證”證書。記者走進企業生產車間,只見原材料整齊堆放,一旁高高聳立的封閉式自動化生產線赫然入目。在中控室內,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實時查看生產線內各個環節運作情況。
據該企業總經理曾偉昌透露:“公司從設備投入、工藝技術改進等方面入手,持續提升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中的‘含綠量’。傳統的自拌砂漿存在滴灑漏、噪音等問題,對環境影響大。我們通過引入全封閉式自動化設備,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目前,我們擁有兩條自動化生產線,為大型機制砂生產線、高等級干混砂漿環保系統生產線,年綜合產能分別約為30萬噸、40萬噸。”
在中控室,曾偉昌指著其中一臺電腦屏幕告訴記者,這是干混砂漿生產線,工作人員只要輸入數量,原料罐就能自動下料、計量、攪拌,全程封閉式作業。攪拌好的成品可以自動裝車,也可以自動儲存。
據了解,近年來,為了保護有限的河砂資源,避免因過度開采、濫采河砂造成生態破壞,經過幾年推廣應用,如今機制砂已逐漸成為市場主流。曾偉昌說,隨著設備的投入應用,企業的生產工藝也隨之提升。不再采用濕法制砂,而是以大型石材邊角料為原材料實行干法制砂,用機械設備磨砂,如此一來,不僅不會產生污水,而且制作的沙粒形狀更優,還能夠根據客戶需求制作不同粗細的機制砂成品,一舉多得。
在三一筑工(泉州)建筑產業園工地現場,記者看到一期工程的廠房、綜合樓主體結構已完成。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產業園將用于生產新型墻材、建筑PC構件(混凝土預制件)等產品,并設置研發、制造、銷售和機器人安裝培訓基地。不同于傳統現澆施工建筑模式,裝配式建筑以預制構件為核心,把預制構件及配件在工廠按標準生產好,運輸到施工現場通過機械進行拼接安裝,
在節水、節能、節材與環境保護上有更大優勢。
政策驅動部門引領 綠色建材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泉州市建材產業持續保持強勁發展態勢,已形成了“鏈條完整、板塊突出”的建材產業鏈,其中建陶、
石材、水暖廚衛三個細分行業處于全國乃至全球的主導地位。
隨著政策驅動、消費者環保意識增強,綠色建材迎來了大發展時期。泉州在大力推動建材產業發展同時,積極引導企業生產綠色建材產品,如推進新型墻材、預拌砂漿、裝配式建筑等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先后建成了成PC生產基地6個,裝配式建筑項目規模、生產基地數量和產能等指標均居全省前列。
據有關數據顯示,2021年,泉州市綠色生態墻材應用率達90%以上;預拌砂漿得以推廣,企業產量、使用量均占全省三分之二以上;裝配式建筑面積達815萬平方米,綠色建筑項目315個、面積1900余萬平方米,綠色建筑比例由2016年的8.23%提升至2021年的92.85%,超量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有力推動全市建筑品質提升、城鄉建設綠色發展。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證實,僅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