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大力推進礦山治理修復工作中,各地區相繼呈現了一個又一個礦區變公園、成功修復的案例,這里我們跟隨記者的步伐一同探訪寧夏固原市涇源縣三關口礦區公園的蛻變歷史。
近日,寧夏固原市舉行“牢記初心使命 奮進開創新局”媒體走基層看環保采訪活動,采訪的首站是固原市涇源縣三關口礦區公園。9月7日,媒體一行來到三關口礦區公園,通過實地觀摩、聽取相關介紹,詳細了解了該礦區在生態修復治理上的舉措、亮點與經驗。
據六盤山鎮黨委書記古學宏介紹,三關口礦區位于六盤山南麓彈箏峽口,自古為“秦風咽喉,關隴要地”。由于礦產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這里也一度成為采石企業粗礦開采相繼逐利的礦區。所以,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三關口是固原及周邊地區建筑市場石灰巖開采供應的主要產區,礦區內原有水泥廠2家、石料廠6家、石灰窯33口、開采企業19家,而長期的無序開下,致使這里成為六盤山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重災區,不堪入目。
后來到了2017年,一場名為為“綠盾2017”的專項整治行動徹底打響,當地縣委、政府堅持將礦山整治作為剜除環境污染毒瘤的系統工程和民生工程,作為工作重點,連續四年全力整治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此,先后關停了石灰窯33口、工礦企業19家,清理拆除違規設施29處,以雷霆之勢劍指環保違法,整治環境突出問題74處,恢復生態修復面積1500畝,并在2019年12月完成了六盤山水泥廠和長征水泥廠的搬遷拆除工作。至此,三關口礦區企業全部清零,守住了老百姓的這片“幸福靠山”。截止目前,該地礦山揚塵基本得到有效治理,礦區已成景觀公園,復綠效果極為顯著。
涇源縣干部古學宏表示,展開生態治理后,三關口的水泥廠搬走了,采礦停了,昔日掛白的礦山如今是一片綠意盎然,曾經渾濁不見底的小溪也變成了寬闊清澈的河道,現在經常有百姓路過從這木棧道走上一遍,看曾經礦區發生了多大的巨變。在治理方面,涇源縣清理亂石,拓寬河道,并沿著河岸栽植了蘆葦、荷花等水生植物,投放了田螺、魚苗、微生物等一些水生動物,通過動植物的有效銜接,逐步形成自我凈化、自我循環的水生態系統,讓這里一切回歸自然狀態。
通過一番實地觀摩與溝通了解,采訪團一行對三關口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予充分肯定,認為三關口創在了很多好經驗、好做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績和社會效果。與此同時,希望寧夏各礦山企業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協調推進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牢牢堅守生態紅線與底線思維,持續發力,促使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實現礦山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資源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