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中國大陸西南腹地的四川省,自古就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省內旅游風景區眾多,風景如畫,令人陶醉。同時其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也是石材大省,另外四川位于長江上游,還肩負著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重任,因多年石材開采與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四川生態環保工作更是任重道遠。
據悉,在9月7日,第十九屆“海科會”開幕,會議期間,第四屆九三綠色發展論壇召開,圍繞長江流域尾礦及固廢綜合治理與資源化利用展開研討,旨在為長江生態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謀求專業化的建議。
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葉民表示,“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以降碳作為重點戰略方針,將深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大力推動對重點行業工業的固廢源頭減量,促進工業資源高效規模化、高質化利用,加強尾礦庫污染隱患,著力防控固體環境污染風險,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魅力中國不斷貢獻力量。
作為礦產資源的大省,四川如何解決石材尾礦等工業固廢污染呢?對此,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李銀昌在會上表示,為著力解決工業工業固廢,四川省全面開展了清廢行動,對長江黃河流域,399個疑似固體廢物、環境污染問題點位開展核查,全面完成了168個問題點位的整改。
為強化應急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自2020年以來,四川累計投入2.5億元資金,用于配置尾
礦等環境經濟監測物資裝備和重點地區環境應急能力建設,通過構建檢測應急網絡,大力提升信息化監管水平。
據副廳長李銀昌介紹,四川建成的141個長江經濟帶水質自動站監測站和39個省空水質自動站,基本覆蓋主
要干流、干支流、市界、縣界。在重要斷面自動監測站安裝重金屬在線監測系統,對涉尾礦庫的銻、鉈、鉛、鎘等12種重金屬開展在線監測。
李銀昌表示,下一步將結合國家碳達峰要求,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創建工作中促進尾礦等工業固體廢物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深度融合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逐步推動石材等礦山、經濟的綠色轉型,發展綠色礦山循環產業。將進一步主導長江黃河上游的生態屏障,完善全生命周期管理。嚴格根據標準執行,嚴把準入關,嚴格新改擴,嚴格尾礦庫立項、選址、用地、安全、環保與源頭管理,對生態環境公眾利益和社會穩定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原則上不予審批。
在推進資源利用方面,李銀昌表示,將加快綠色礦山建設,研究啟動“無廢礦山”等建設,嚴格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切實從源頭上減少尾礦產生,促進礦業綠色節能化,向高質量發展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