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在各地全面推進,尤其是針對重點河流區域及地區的修復治理。據悉,自2020年以來,山西省逐步完健全政策體制機制的建設,強力推動各項目落實,促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到目前為止,涉及7市27縣修復面積2859公頃的京津冀周邊及汾渭平原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項目,其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進入到竣工驗收階段。
從2020年至今,山西加快推進黃河流域重點地區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在6市29縣實施了共1222.7公頃治理修復任務。其中山西狠抓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建設,涉及區域為兩個市和六個縣,共81個項目,總投資總投資83.07億元,治理面積達1472.95平方公里。全省在積極探索推進國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爭取到20個國家試點項目。
目前,全省有主礦山逐步形成了生態修復制度建設體系,按照“誰破壞,誰治理”原則,有序開展有主礦山生態修復工作,推動“控增量”。針對無主礦山,其生態修復制度建設正穩步推進,將通過探索生態保護修復多元化機制,逐步建立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修復模式。此外,山西還啟動了對歷史遺留礦山的核查工作,全面覆蓋,準確摸底全省歷史遺留礦山基本情況,后續對癥修復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