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聞名的石雕之鄉,惠安石雕可謂是中華名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而隨著石雕工藝的發展與推進,也造成了對自然生態環境的一些挑戰。為此,惠安縣積極面對,主動求變,從2017年開始,惠安全面開展啟動石雕行業的轉型提升行動,采取關閉取締、整改、整合、轉產等方式,推動行業集約式發展,實現行業規模與質量的雙提升。
惠安在石雕行業整治上采取三大舉措:
一是疏堵結合,破解環保民生共融難題。
以咬定青山,壯士斷腕的決心,推動行業整治,對對違反環保、安全等法律法規的579家“小、散、亂”石雕企業嚴格按照“兩斷三清”標準一關到底,同時建立常態化巡查、日用電監測等工作機制;對石雕企業采取資金補貼方式,針對在規定時限內主動關閉退出的企業,按廠房面積和設備數量予以補助,累計補貼資金達364萬,助力企業平穩退出;穩定就業,托底民生。圍繞石雕企業的轉型,為相關從業人員搭建就業平臺,引導2000多名關停企業的員工到規范石雕企業再上崗,保障就業形勢的穩定。
二是精雕細琢,全力提升綠色集約發展水平。
立定標準,嚴禁嚴管。出臺《惠安縣石雕行業標準化導則》對石雕行業的準入條件、污染防治、勞動安全、職業健康等方面作出科學界定,標準化引領石雕業轉型升級。
聯合監督,設施提級。對整改提升類石雕企業實施環保安全設施設備改造專項督導,積極引導企業共投入1.3億元資金,完成粉塵車間封閉整改560個,安裝除塵設施5400臺(套)、消音鋸片2700片,新設固體廢物堆放場所299間,完善雨污分離299家,全面做好企業環保設施的提質升級。
成片規劃,集約發展。在山霞鎮規劃用地1265畝打造惠安雕藝循環經濟產業園,采取“工業地產模式”,為園區內石雕企業提供租購一體的集中加工場所,并融合金融、物流、設計、線上銷售平臺等多種衍生服務業態,加快推進石雕產業的集約高效發展。
三是百花齊放,促進古今石雕文化傳承。
堅持以人為本,構筑石雕之魂。組建省級重點文化產業園區(惠安雕藝文創園),打造梯級大師隊伍,涵蓋3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8名中國石木雕藝大師、40名省大師、63名省名人、63名市工藝美術大師、1000多名中高級工藝美術師、135家大師工作室,凝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核。
產教融合,培育產業新人。惠安設立雕藝人才之家、雕藝文創人才基金,匯聚榮廣雕刻藝術研究院、鼎立雕藝設計研究院、南派雕刻藝術研究所以及近30家美院教學實踐基地,大力培育雕藝傳人新人。
聯通世界,聲名享譽內外。惠安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連續多屆舉辦國際性雕刻藝術品博覽會,并高規格舉辦全國石雕職業技能競賽、影雕創作技能大賽等多項活動,組織當地企業參加國內外知名展會,不斷提升惠安石雕的知名度與影響力。
據了解,在下一步,惠安縣將持續貫徹“兩山”理念的落實,加快雕藝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推動石雕品牌的經營打造,促進石雕行業價值鏈得以提升,進一步擦亮“世界石雕之都”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