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石材產業遍地開花,石材基地也遍布東南西北。在業內,說起中部石材大省,不少人最先想到的總是湖
北,相比之下,同時石材大省之一的河南就低調些。事實上,河南不僅是中國花崗石資源消費大省,也是花
崗巖的生產大省。在當下,我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推動礦業投資向中西部轉移、加快公轉鐵建設
的新發展格局,石材資源豐富、具有交通優勢的河南再次站在崛起的風口。我們再來深如了解河南情況。
河南地處我國中部,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陜西,南臨湖北,總面積16.7萬平方公里,素有"九州腹地、十
省通衢"的美稱,是全國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之一,極具戰略位置。
在地形地貌上,河南地勢整體呈西高東低之勢,其平原和盆地、山地、丘陵分別占總面積的55.7%、26.6%、17.7%,由于較高的山地丘陵比例,境內礦產資源豐富,仔仔2017年就已探明資源有110種,已開發利用的有93中,涉及花崗石、大理石、煤炭、鉬、金、鋁、銀、天然堿、鹽礦、耐火粘土、藍石棉、珍珠巖、水泥灰巖、石英砂巖等優質資源,逐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目前,河南境內已經探明的花崗石出露面積已經超過14500平方公里,占據全省面積的8.7%,占基巖區面積
的32.2%,占整個秦嶺——大別山造山帶花崗巖類的36.2%。從顏色上來說,有灰白色、灰色、黃銹色、肉紅色、黑(暗灰、灰綠)五大類。以地域來劃分,河南境內的花崗石資源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別山三個區域。太行山地區的花崗石主要分布在安陽縣與林州市的接壤地區的燕山期閃長巖體內,以黑
綠色、黑棕色石材居多,產自與林州東崗鎮一帶的"林州黑",就是該地區最為出名的花崗石之一。
河南境內的主要花崗石產地包括南陽市市的南召縣、內鄉縣、西峽縣、方城縣、淅川縣,駐馬店市的泌陽縣
、確山縣,石材品種顏色有灰白、黃銹、灰色、肉紅色,涉及到的知名品種有梨花紅、梨花白、芝麻白、芝
麻灰、泌陽紅、晚霞紅、黃銹石、米黃玉、黃金麻、古典米黃等,預測其資源前景超過500億立方米。還有
信陽市的羅山縣、商城縣、固始縣,主要產品包括芝麻黑、黃金麻、桐柏紅、新櫻花紅,肉紅色花崗石主要
產于羅山縣、商城縣,墨綠色、灰色花崗石主要出產于桐柏縣的黃崗鎮、毛集鎮等地,預測資源前景達50億
立方米以上。
在產業發展方面,河南用石傳統頗為悠久,早在清代以前,一些地方就有采用石頭為搭建房屋的主要材料,
而大規模進行花崗石開采、生產、加工、銷售,確實在很久以后的事情。由于歷史、思想、交通等諸多因素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河南各地的石材開發僅是以出售毛石和簡單的粗加工為主,石材產業規模小、鏈條短
,嚴重缺乏產業優勢,發展緩慢。自90年代開始,河南大力招商、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加速了產業發展步
伐。彼時,河南石材行業迅猛發展,產業規模擴大,產業鏈條拉長,產、加、銷一體化迅速由小變大、由弱
變強,人民群眾經濟收入逐漸增加,客商遍及國內外。
在這種“有水快流”思想指導下,河南礦山數量多、布局不合理、開發秩序亂、經營粗放、資源浪費、破壞
環境、安全生產事故頻發等問題十分突出,還有無證勘查和開采、越界開采、亂采濫挖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
層出不窮,這些嚴重影響了石材礦業的健康發展。為此,在2004年1月,河南省時任省長李成玉在全國首次
提出了實施重要礦產資源整合的理念,提出了資源整合的意義、目標任務與實現途徑,也由此拉開了河南省
10年礦產資源整合的序幕。此后,河南進一步加大對礦業秩序治理整頓的力度,嚴厲打擊無證探采礦、以采
代探、越界開采等違法行為,并多次派出督導組對各重點縣市進行督導,石材行業秩序有所改善。
接著到了2010年,地產經濟低迷,石材業的前行之路也隨之艱難。而在后面伴隨2017年席卷全國的環保整治
狂潮使得低迷的石材產業雪上加霜。自2018年開始,河南省各地陸續開展了露天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綠
色礦山和廢棄礦山治理的“三山”行動,對露天礦山“關小上大”,關閉一批建筑石料類小型礦山,并堅持
“宜建則建、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景則景”的原則,對石料礦產展開科學規劃布局,礦山開采秩序明顯
規范。在2020年下半年,河南全省露天礦山數量由992個減少到605個,同時,全省76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數量居全國第一,推動全省礦業逐步轉型高質量發展。
在政府的助力下,近幾年,泌陽縣、內鄉縣、羅山縣、汝陽縣、驛城區等地先后開工建設綠色循環經濟產業
園項目,其中,中國內鄉石材基地項目由廈門合一集團和內鄉縣政府聯合籌建,總投資80億元,占地近萬畝
,竣工投產后可可入住石材企業、物流企業、商貿企業等近1500家,帶動就業10萬人次,或將助力內鄉成為
繼廣東云浮、山東萊州、福建水頭之后的又一大石都。
依托寶貴而富饒的花崗石礦產資源,點石成金的石材產業正成為河南省礦業發展的新亮點,正在崛起的河南
石材工業將向我們展示化優質資源為致富源泉的藍圖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