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產,重中之重。據悉,在日前,泉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印發了《進一步加強全國“兩會”期間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方案》,著力部署全國“兩會”期間礦山安全生產工作,明確堅決遏制和打擊非法違法采礦行為,有效防范礦山領域的安全風險。
該方案要求,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作用,通過衛星遙感、視頻監控、無人機、GNSS 巡查等多種方式對轄區內礦山礦點展開全面檢查,一旦發現有開采行為或開采痕跡等異常的,當場進行制止,并第一時間將其相關情況上報給當地政府,第一時間消除違法狀態,降低安全隱患。與此同時,要聯合公安、應急、交通、環保、工信、林業、電力等部門和鄉(鎮)政府,通力合作,齊抓共管,嚴打非法違法采礦行為,從嚴從重處理此類犯罪案件。
該方案要求,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從源頭抓起,強化源頭治理,有效消礦山安全隱患。對于礦坑深度較大礦山遺跡,要填埋采礦坑,降低礦坑深度,加大礦山非法開采的難度和成本,進而降低非法違法采礦概率;對礦坑深度較小的遺跡,整治為耕地和建設用地,實現土地資源的再利用;對短期內難以治理的礦山遺跡,設立好警示標識和保護措施,強化對周邊群眾的安全教育,減少安全風險。
最后,該方案還針對全國“兩會”期間礦山安全生產宣傳工作進行了安排,要求各縣市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充分借助主流媒體,一方面對打擊非法違法采礦的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展開多渠道多形式的宣傳報道,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另一方面加大違法案件曝光度,從嚴震懾非法違法行為,還有一方面可進一步暢通違法行為的舉報渠道,建立舉報獎勵機制,充分調動社會公眾參與打擊非法違法采礦行動的積極性,形成全民監督,全民發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