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多年粗礦無序的開采活動,不少礦山環境深受破壞,山體裸露,成為礦山生態中的一塊塊“傷疤”,亟待修復。據了解,自年初以來,四川廣元市自然資源局利州區分局深入學習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扎實展開礦山山體裸露專項治理行動,綜合治理礦山水土流失問題,還綠于山,惠利于民。
早在2019年,省廳下達利州區長江干支流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工作任務為40個礦山,圖斑任務40處,修復面積89.31公頃,并根據修復面積下達治理修復經費2277.93萬元。2020年圖斑核實調整后,利州區長江干支流沿岸10km范圍內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任務為37個圖斑,涉及35個礦山,97.17公頃的修復面積。
針對礦山修復的專項治理,利州區主要采取“拆除廢棄構建筑物+復綠+復墾+土地平整”的方式進行。到目前為止,已有35個項目施工已按照設計工程完成,土地復墾利用全部完成,這些項目已全部通過終驗正在展開審計,共修復的礦山面積達107.75公頃,包括耕地8.83公頃,園地27,83公頃,林地31.34公頃,草地30,61公頃,其他9.15公頃。與此次同時,結合當地土壤狀況、適應性等方面,大面積了種植脆紅李、板栗、桃樹、馬桑、柏樹等,修復了蓄水池2口,排水渠393米,在修復基礎上實現了水土的有效鞏固。
通過近幾年修復工作的開展,曾經廢棄礦山產生了明顯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改善了當地群眾生產生產條件,切實增加了民眾收入,推動鄉鎮振興發展,一舉多得。
市自然資源局利州區分局局長李誠表示,根據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及“一礦一策”整改方案和近期大排查發現的問題,以全面落實了礦山責任單位及責任人員,將持續督促礦山企業加快整改,努力實現礦業開采與保護的統籌兼顧、良性互動,同時要采用追蹤責任制,確保所有復綠地塊上樹木和草種成活率達到生態恢復效果,持續推動礦山生態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