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30號,記者在安徽安慶國道206南側的集賢關桃園礦區看到,高高的山體上樹木成林,山坡下種滿了紫薇,縱觀整個山體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這個礦山因過度開采,礦體表面缺少植被的保護,在大風天氣便是塵土飛揚。通過一番努力后,如今又恢復到綠意盎然的一片,讓人倍感欣慰,因此桃園礦山修復治理項目已成為安慶市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取得成效的一個縮影,有助于礦山修復治理工作的加速推進。
安慶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礦產就有45中,產地達578處,涉及特色和優勢礦種有磷礦、鈦礦、晶質石墨礦等,開發的主要類型是建筑石料、飾面板材,多為露天開采。礦山在不斷開采的同時,為城市建設提供了基本的資源要素保障,但也帶來山體破壞、植被損毀、粉塵污染等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礦山生態環境問題,于是采取規劃引領、分類施策、綠色礦山創建、探索市場化新路的一些列措施,借此發力,解決環境問題。
自215年啟動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詳細調查以來,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對市內404個在建及廢棄礦山中破壞現狀、突出的環境問題展開全面摸底調查,并實行“一礦一策”逐一建檔。累計查明礦山占用和破壞土地資源面積達988.2公頃,在建和已經關閉是礦山差不多各占據一半。
為了強力推進治理工作的開展,安慶市編制《安慶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方案,明確了2017年至2025年各年度的治理目標,其中確定2020年為集中攻堅年,治理任務為44個,治理總面積82公頃。截止8月底,44個礦山治理的任務額已經完成了70%。
此外,安慶市針對各礦區實際情況,分批分類施策:
“三線三邊”區域以整體復綠兼顧生態產業發展為重點,針對鐵路沿線、公路沿線、江河沿線及城市周邊等礦山突出視覺污染消除和植被系統重建,并為未來生態產業落地預留空間,例如例如桃園礦山高陡邊坡治理;
一般區域則以消除邊坡安全隱患、實施宕底復綠為重點,例如懷寧月山鐵礦治理項目通過塌陷區改造恢復魚塘40余畝;
針對一些歷史久遠,且土壤、水源條件較好的宕口堅持自然恢復為主,通過封閉宕口+簡易處理的方式,保證自然恢復面積至少達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