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興石業總經理——徐根,是一個地道的湖北人,熱情幽默,朝氣蓬勃,也是一個敢平敢闖的80后,家境殷實,卻不享受家里的蔭庇,拼搏上進,南下水頭扎根并創出一番枝繁葉茂的天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石材企業,構筑了湖北和福建的石材橋梁。
家里開石材加工廠,從小知道知道分擔
他于1989年出生在九省通衢的湖北,在濃郁經商環境中,2000年,他的父親瞄準時機在湖北通山創辦了石材加工廠,代加工金鑲玉、黑白根、深啡網、大花綠、彩灰、松香玉等近20個品種的石材規格板,出口日韓、歐美、中東等國家,憑借當地石材資源優勢和吃苦敢拼的精神,及全球外貿正火的形勢,工廠經營有聲有色。
在家里辦廠的時候,徐根在讀初中,印象中父母是非常忙的,早出晚歸,放長假的時候他會去廠里幫忙做些力所能及之事,減輕父母的負擔,待到他大學讀完后,便想南下走進繁華的大都市去廣東。
金融危機爆發,負債水頭打拼
父親的石材廠因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生意日漸衰敗,他去大城市的夢想也就此湮沒,當時家里欠下了800多萬的債務,為了替父親分憂,也作為家里的男人該承擔起這份重擔,通過朋友建議,和父親商量后便提出去全球石材集散地水頭打拼。
還債,投資,雙管齊下,打開石材市場
在2010年,徐根來到水頭,租下了一個小店面,主營家里的優勢品種,金鑲玉、黑白根、中國深啡網等。由于缺乏資金,他咬牙從老鄉那里轉讓來一個600平方的加工廠,日興石業,然后再跟朋友借錢、通過銀行貸款,帶著年輕人的包袱和身上的重擔,著力于打開石材市場。
初到水頭,人生地不熟,不僅生活不習慣,最讓人頭疼的是沒有客戶和訂單,他便帶著幾個兄弟四處發傳單,歷經嚴寒酷暑,幾乎跑遍了水頭所有加工廠和店面。同時在巨額負債的情況下, 咬緊牙關,一邊貸款一邊拓展業務,再一邊還債以便投資,終于走出了最艱難的時光。
在數不清的碰壁之后,他也終于打開了客戶的心扉,最后以水頭為中心,慢慢收獲了全國各地的市場。
堅持源頭,建成三大礦山,三大工廠
當加工廠通過發展積累一定的資金后,他不同于其他企業,看中的更是長遠投資而非眼前及時盈利。他們的立足點是自己的優勢品種、優勢價格、優勢質量。于是,他有了資金就全部投入建設礦山;當礦山穩定下來,又開始建廠;廠建成后,又開始擴大店面。
從2013年到2016年,他陸續承包了湖北的金鑲玉礦山、中國深啡網礦山、黑白根礦山,并再2015年還清了欠下的債務。截止2019年底,日興三廠成立,占地66畝地是咸寧最大的工廠之一,一廠為精加工成品廠,二廠為大板廠,三廠為智能機械制造精加工大板廠。
堅持國產品種,做強民族品牌
在擁有三大礦山后,資金壓力逐步緩解,但企業仍然是考驗重重,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大量的國外品種涌入水頭,成為市場主流,日興石業進入發展瓶頸期。
對于到底堅持做國產板還是做利潤高的進口板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不少人認為做國產板材不僅辛苦,而且沒什么利潤,一年沒賺多少錢。而國外的料子的利潤相當誘人。受到一位客戶啟發,國產板這塊你們如果不做了,整個市場就會更亂了。他想做長期持久的讓客戶放心的產品,做國內值得信賴的品牌。
于是,他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從源頭做起,走品質路線,做價格優勢。他們從礦山開采紋理和荒料切向及紋路開始,避開雜質多的或者紋路粗的礦山荒料,礦山廢料打成碎石再利用。工廠從大板切割、刷膠、磨光都有質檢跟蹤,確保每一步工藝都保質保量。
在未來,他們也將走向從礦山、工廠、銷售一站式產業鏈服務,和設計、地產商合作,實現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和凸顯礦山資源優勢,給客戶優質的產品和售后保障。
扎根石材,湖北與福建都是自己的家鄉
經歷坎坷的摸爬滾打,他早已從當年稚嫩的少年成長為穩重的青年。從小與石頭結緣,生于湖北,因為石頭,立于水頭,他在水頭成家,與他的妻子育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他對水頭也有很深厚的情感,將它視為第二故鄉。 因為石頭,也構筑起了湖北與水頭的一座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