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截止目前,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的5家加工廠廠房建設均已封頂,建設至今一年里,已有5家企業入駐,6家企業被盤活,總投資實現了9.25億元,蓄積已久的吉林天崗終于爆發自己的動能了。這一刻,我們能看到天崗如巨人崛起般,昂首闊步,向“東北亞石都”目標靠近。
在過去,吉林天崗花崗巖儲量大,盛產吉林白、芝麻白優質產品,享有“關東石材第一鄉”的美譽,然而實際情況是“捧著金飯碗,吃不上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當地經濟并為因為擁有這些本地資源而得到良好發展,相反經濟與生態環境都是問題,哪怕來旅游的,也是繞著走。
面對天崗豐富石材資源,如何讓石材行業轉型,讓這些資源成為天崗園林特色產業小鎮,更值得思考。蛟河市委、市政府堅持綠色發展理念,鎖定石材產業重點區域,通過一次次探索,成功引進了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00億元、落地企業100戶、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實現產值100億元,帶動就業3萬人,年稅收達3億元以上,集石材生產加工、礦山開采、資源循環利用、石材展示交易、石材商務服務、石材科技創意、石材倉儲物流、世界石材進出口八大功能區為一體的大型項目,將成為中國北部最大石材產業園區。
這個計劃可謂是綠色“巨無霸”項目,園區建設新藍圖讓蛟河人、天崗人無比振奮,爭分奪秒開始建設。礦區首先開工,投資3.5億元,整合雙岔河礦區礦山5座、開采作業面10個,通過打通隔離帶等方式,實現了大規模、立體式開采作業;購進先進礦山開采設備,大大提高開采效率;同時修建高標準礦山道路,整個礦山正已全新面貌展示讓人喜不自禁。今年他們還將礦山旁大面積空地打造為礦山景點,爭創省級綠色礦山。
石材加工區建設更是如火如荼,基礎二次澆筑、鋪地面、安窗戶,如果不是疫情影響,入駐的石材廠都開工投產了。對于資源循環利用區的建設則最受關注,去年開工建設的固體石材廢棄物處理項目早已完成設備安裝試機,投產后雙岔河礦區每年產生的石材固體廢棄物將實現100%處理。
此外,不僅園區建設在推薦,還有作為石材產業的配套,重點推進的總投資3億元的北部石材鐵路物流建設項目,已經完成選址,它的建設將是打開天崗石材走向世界的通道。
一片藍圖正在如畫建設中,中國北部(蛟河)石材循環經濟產業園項目的引進建設,為天崗石材產業注入強勁發展動力退,推動蛟河石材產業向循環、綠色的轉型升級發展,全面向“東北亞石都”建設目標積極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