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建筑業的飛快發展,石材消費量也呈上升趨勢。2018年,中國石材年貿易額近500億人民幣。石材市場銷售份額非常龐大。中國石材的內消費主要分為3大部分,即建筑的內外裝飾用板材,這是石材使用最大的一部分;其次是建筑用石,包栝園林、工程用石;再就是石雕刻、石藝術品、墓碑石產品等。而以建筑裝飾石材使用量為最多。大理石與花崗巖是當下最受歡迎的品種。
商業用途是石材廠的主要競爭戰場。目前大多數石材廠還在比渠道,比價格的階段。絲毫沒有意識市場的變化。隨著人們對石材需求的增多,住宅用途這部分利潤大部分石材廠基本沒有吃到。
石材市場需求量巨大,為什么石材廠不賺錢呢?
1.石材設備落后、陳舊、效率低
設備普遍延用上世紀80年代單刀作業,落后陳舊,以9個小時工作時間為例,機械有效運行時間只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二浪費在人工上下料,機械等人工作。大工在干小工的活。
2.人工成本高,招工難
薪資高,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大部分行外人不愿進來,行內人留不住。
3.管理流程混亂,生產布局不合理
工序流程、生產布局不合理,人流動、物流動、設備流動混亂。管理上混亂,導致設備與人力成本浪費,航吊頻繁起重起停。交叉亂,導致人均工作時間只占三分之一。時間浪費在路上。
4.墊資大,資金鏈缺失
再小的一個工程前期墊資沒有幾十上百萬都是啟動不起來的。雖然工程按照進度會結算一定的款項但這些與不斷上漲的材料費用、逐年遞增的人工成本。不墊資又跑單。
5.產品沒有標準,質量良莠不齊
工序比較復雜,人力參與過多,工廠布局和人員管理混亂導致產品質量差,花色不統一,切割誤差大,板面劃痕缺邊掉角嚴重等問題,導致整個行業產品質量良莠不齊,陷入無休止的價格戰中。
6.研發設計投入不足,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少
資金不足,技術裝備落后,缺少專業技術,更談不上工藝設計,只能生產檔次低的大路貨,難以生產出高、精、尖的高檔次產品。
7.無品牌無營銷
不會做品牌,不懂營銷。導致沒有品牌營銷價值,陷入價格戰的惡性循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