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開個石材小作坊就能一夜暴富,現如今,關的關,停的停,石材企業反而成了人人喊打的污染企業,這關停的不僅是廠房,更是石材人的夢想,這封的,不僅是大門,更是一個個家庭的經濟來源,2016年開始的環保督察,再一次刺痛了石材人的神經,面對這種大形勢的變化,大部分企業都陷入了茫然和絕望,所以當地政府能否給予強有力的扶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些小企業的生死,如今,這些小企業只有三條路可走,退出,轉型或轉移,但每一條都很艱難,那么環保整頓一年來,各個石材重鎮的政府們是如何引導關停企業進行轉型的呢?
福建水頭鎮為了解決被關停的小作坊的生存難題,啟動了石材加工集控基地項目,幫助關閉退出企業找到新的出路,近一兩個月首批30家石材加工小微企業將完成入駐,從此水頭的小作坊有了統一的大車間,江西廬山市高新科技項目區規劃了5000畝的石材產業園,363家石企整合成31家規模企業入園建設,80%以上的石材企業已經竣工投產,同時標準化廠房也在進行建設,目前已有70家小微企業與廠房鑒定租賃協議,山東招遠市427家石材企業全部被關停,政府引導企業轉型做皮草,這件事曾一度引起行業熱議,這種轉型是否是強扭的瓜我們不想再評論,其實招遠市政府還是在積極開展整治工作,為石材企業開辟出一條出路,目前有20多家企業完成整改任務,恢復試生產,越來越多的石材企業將劫難重生,還有山東五蓮石材和萊州市通過全面整頓,石材企業也在陸續恢復生產,可見政府是石材企業轉型過程中最堅強的靠山,石材重鎮的當地政府都應該幫助石材企業們平穩過渡,而石材企業也要放棄僥幸心理順應趨勢,下決心配合政府徹底整改,意大利把石材做成了藝術品,我們國內又怎能變成人人喊打的高污染行業,所有的石材人讓我們共同迎接這暴風雨的洗禮,為石材行業燦爛的明天奮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