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微博報道,享譽世界的華裔石材建筑大師貝聿銘2019年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
獲獎記錄:
學術榮譽
1997 法國建筑學院海外院士
1993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名譽院士
1984 法蘭西藝術院外籍院士
1979 羅德島設計學院校長院士
1978 美國藝術文學院首位建筑師背景的院長
1975 美國藝術文學院終生院士
1970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法學博士
1951 惠爾賴特游學獎學金
1940 麻省理工學院阿爾法羅池獎章
1940 麻省理工學院游學獎學金
1940 麻省理工學院建筑師學會獎章
建筑業獎項
2010 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金獎
2010 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金獎
2009 英國RIBA皇家金質獎章
2006 東方與西方獎
2003 國家設計獎之終身成就獎
2003 亨利·C·特納獎
2001 湯瑪斯·杰佛遜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卓越成就獎章
1999 文化桂冠獎
1998 麥克杜威獎章
1997 獨立獎
1996 賈桂琳·甘乃迪·歐納西斯獎章
1996 新世紀金玫瑰國際獎
1994 中國建筑學會杰出成就金獎
1994 藝術與文學類耶路撒冷獎
1994 美國紐約州政府藝術獎
1991 美國柯爾貝爾基金會卓越首獎
1990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獎
1989 日本高松宮殿下記念世界文化賞建筑終身成就獎
1983 普利茲克獎
1981 美國紐約市藝術文化類市長榮譽獎
1981 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榮譽金獎
1981 法國建筑學院建筑學金獎
1979 美國藝術文學院建筑學金獎
1979 美國建筑師學會金獎)
1978 埃爾希·德·沃爾夫獎
1976 湯瑪斯·杰佛遜記念獎章
1970 金門獎
1963 美國建筑師學會紐約分會榮譽獎章
1961 阿諾·布魯納獎
社會榮譽
1993 美國喬治·布什總統自由勛章
1993 軍官勛位
1988 法國密特朗總統榮譽軍團勛章騎士勛位
1988 美國雷根總統國家藝術勛章
1984 法國政府藝術及文學勛章司令勛位
榮譽加身,青史留名。作為享譽全球的現代建筑大師,貝聿銘讓世界意識到——華人的才華可以有多高。他對石材的偏愛也讓世人見識到這一古老建筑材料于現代設計應用中的多種可能性:在第一個設計項目——海灣石油公司辦公大樓中,貝聿銘大量使用世界石材。在封山之作——蘇州博物館的新館建筑中,貝聿銘用顏色更為均勻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面和墻體邊飾,與白墻相配,清新雅潔,為粉墻黛瓦的江南建筑符號增加了新的詮釋內涵。
經典案例:
1.蘇州博物館
貝老將鋼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完美的運用于建筑,建筑的靈感來源于蘇州傳統的坡頂景觀,博物館置于院落之間,使建筑物與其周圍環境相協調。新館與拙政園相互借景、相互輝映,成為一代名園拙政園的現代化延續。
2.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卡塔爾 多哈
2000—2008
這座博物館在2008年順利開館,貝聿銘稱這個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將是他最后一個大型文化建筑。貝老的目標是,將較久遠時代的價值觀融入當今的文化之中,或如他所說的,捕捉住“伊斯蘭建筑的精髓”。博物館外墻用白色石灰石堆疊而成,折射在蔚藍的海面上,形成一種懾人的宏偉力量。
3.美秀美術館 (Miho Museum)
日本滋賀縣甲賀市
1996-1997年
貝老以桃花源為原型,精心策劃設計了這棟美術館。整個美術館的參訪過程,好比是世外桃源的發現之旅,峰回路轉,引人入勝,唯美景致處處動人,讓人留以回味。
大師,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