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小橋流水是愜意之景,如今更多是都市燈紅酒綠的繁華之景,城市喧囂之中,我們對自然的寧靜也多了幾分向往,隨之文藝小道,民俗村落漸漸步入我們的眼簾,村落中古老的石磨石也成為了一種富有文化底蘊的精致,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感悟其真諦!
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石磨是一種常見的加工工具,是不少人童年的回憶,在90年代,工業尚不發達,石磨與石碾子一起搭配使用,使用驢子或牛等牲畜,將糧食加工成粉末的一種原始機械。在黃土高原區最為盛行。牲口帶上套,或蒙眼,讓其圍著石磨在相應的地方環形轉圈拉動。大米、麥子或大豆等食品便隨著轉動而粉碎。
石磨作為這種生產生活工具,頗有歷史,據悉,早在黃帝、堯舜時代就以類似的木杵及木臼,振興農業,大行其道,在戰國時期石磨被廣為利用。
流傳到現在,石磨也不僅僅只是一種工具了,它自身還有深厚的內涵,有特殊的文符號和象征意義。例如在古代,農業是基礎產業,石磨是與糧食緊密聯系的,能產生相當的財富,對于百姓而言,它的地位如同糧倉,尊貴無比。也就意味著,哪家有一口石磨,便是很受關注了,在婚嫁之中如有作為陪嫁或者彩禮,在當地說明是富庶之家了,深感自豪。
在神話中也有此種例子,據說每天石磨都能碾出大量黃金珍寶,有磨才有豐收,意味著財富。
與此同時,石磨這種不停飛運轉也是象征著萬物的變化如宇宙及世界的運轉,而其中不斷更替重復的拉磨代表著沉重的勞力,在中國及其荷馬都有涉及,石磨中間的軸,也是支柱的象征。因此,石磨不謹慎單純的工具,更是宇宙瞬息變幻的象征,為世界人類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到現在,石磨的運用已從工具轉為裝飾了,在各種庭院小道上看到越來越多的身影了,成為裝飾的一種靚麗風景,你看到了嗎?
石磨雖然僅僅是裝飾,但也有相應的講究,不可隨意擺放,鎮宅石磨盤應該擺在大門的右邊。白虎方向不要有花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