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瑞昌市地質礦產局扛起“保資源、保發展、保生態”的部門責任,大力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以堅定不移的決心,主動作為,動真碰硬,開展了一場礦業整頓與發展大會戰,礦山違法有效遏制,礦山秩序明顯好轉,礦山環境明顯改善,譜寫了新時代地質礦產工作新篇章。
“管”出來的可喜成效
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必須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是瑞昌市地質礦產局一直以來的工作目標與承諾。為了做到這一點,該局圍繞“夯實基礎、創新舉措”加強對礦山的監管,取得了可喜成效,多次獲得了瑞昌市委市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
面對新時期地礦工作任務重、壓力大,且干部老齡化及專業技術人才力匱乏等突出問題,該局主動向九江市國土資源局和瑞昌市委、市政府匯報,成立了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地災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實行分管副市長負總責、地礦局領導包片、鄉鎮分管領導包村、村主任兼地災防治聯絡員包點的工作制度,有效落實了地質災害防治各項工作。在全省唯一一個設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縣(市),同時還設置了多個二級單位,調配人員,筑牢工作基礎,充實礦政管理新力量。
該局還創新“五個舉措”,有力破解礦政管理工作新難題。在礦產資源管理上,該局實行了源頭管理模式,凡是不符合文件規定的礦山企業,能整合的進行整合,不能整合的,一律報政府予以關閉;在全省率先實行炸藥管控,按照開發利用方案設計生產規模,實行民爆火工品申報聯審制和礦山爆破微信雙重報告制,有效控制了礦山超規模和越界越層開采;先后投資182萬元建設立體監管模式,參照高速公路護欄標準設置了礦界鐵絲圍欄,參照基本農田標識牌樣式建立統一標準的采礦權標識牌,并督促各企業埋設礦區底板標識,結合已建立手機執法通平臺,使執法人員、礦業權人和群眾一目了然,直觀地分辨礦界范圍,徹底解決礦山被動超層越界根源問題;投資725萬元建立了礦山視頻和地災隱患點監控平臺,共安裝探頭120個,實現對礦山生產、開采、運輸和地災隱患點全程監控,實行24小時值班制,大大提升工作效力;成立了“市檢察院駐地質礦產局檢察室”“市公安局駐地質礦產局警務室”,建立“瑞昌礦產資源執法報告”“瑞昌市礦產資源舉報”等微信平臺,實行礦山“網格化”巡查和礦產資源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機制,有效增強了行政執法和監督力度。
“凈”出來的資源空間
2018年4月份,瑞昌市第一個凈礦成功掛牌出讓,出讓總價為4.7042億元,達到4.09元/噸,創造了該市的成交歷史最高價,此次出讓總價是瑞昌市歷史33個本級發證露天采石礦山成交價的總和的6.16倍。凈收益是歷史出讓33家凈收益的6.9倍。單價是原來市場競拍價的6.3倍,創歷史新高。而這都源于2015年以來,瑞昌市地質礦產局在江西省率先推行“凈礦出讓”工作,進一步優化礦山布局,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礦業經濟,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
為了給推進凈礦出讓提供平臺,瑞昌市地質礦產局還在全省率先開通了縣級礦業權交易平臺,同時設立了瑞昌市礦產資源儲備交易中心。5月份在全省縣級礦產資源管理部門,成立了首家瑞昌非金屬材料產業研究院,助力綠色礦山創建、新材料產業發展研究、非金屬材料市場調研、產品開發等工作,為礦山企業轉型升級提供指導,為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提供技術支撐,搭建人材資源、資本、技術、市場一體化的產業孵化平臺,將瑞昌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助推瑞昌礦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實施凈采礦權出讓,是實現采礦權交易“公開、公平、公正”的迫切需要。而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瑞昌市出臺了《瑞昌市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暫行辦法》《瑞昌市礦產資源儲備管理暫行辦法》《瑞昌市露天采石場凈采礦權出讓工作意見》,為推進凈礦出讓提供了政策支撐。
同時,在瑞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該市多個部門合力,為推進凈礦出讓提供了保障。在推進凈礦出讓工作中,針對每個礦區的特點制定了《凈采礦權出讓項目工作方案》,并成立了工作指揮部,由市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市長、政協副主席任指揮長,依法依規操作,屬地鄉鎮負責做好林地的征(租)用、房屋的拆遷、地面附屬物的補償、與老百姓簽訂協議等;國資局負責做好不動產的評估;地礦局負責做好前期的地質報告、開發利用方案、出讓收益的評估,礦產資源儲備交易中心根據國資局的評估結果進行收儲等,上報九江市人民政府和九江市國土資源局同意后掛牌出讓,有效確保了真正意義上的凈采礦權出讓。
凈礦出讓的推行使礦山企業能夠通過凈礦出讓獲得良好發展環境,讓礦產資源開發惠及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產生活。同時還能夠提升瑞昌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益,提升礦產品檔次和附加值,達到了自然資源部對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行使所有權并進行開發利用保護監管,對自然資源合理保護與開發利用,服務于高質量發展道路,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增值保值的可持續利用模式。
“治”出來的生機盎然
2018年是“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關鍵之年,2018年地質礦產管理工作要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繼續履行“服務發展、保護資源、維護權益”三大職責,著力推進綠色、生態文明建設。該局始終堅持加快推進礦權的退出機制。而對于已經吊銷或者正在開采的礦廠,瑞昌市地質礦產局也沒有放松治理,一座座生機盎然的“花園式”礦山正在拔地而起。
礦山環境治理很難,難在觸及利益,是為了生態環境的改善、為了百姓的安居樂業,該局毅然選擇唱紅臉、做惡人。圍繞“減點控量、治污達標、綜合提升”工作目標,突出重點、嚴格執法、強勢推進、一抓到底、不留余地。
資源面臨枯竭和礦山治理需投入大量資金這兩者之間產生的矛盾是瑞昌礦山問題的最主要矛盾,但即便礦山退出了,生態環境仍然還要求涉事人嚴格治理到位。而且針對每個礦企的具體情況,為礦企“私人定制”治理方案,要求他們按照方案規定治理到位,通過驗收。
同時,該局還樹立了打造“花園式”礦區的綠色發展理念,通過會議動員、走訪座談、媒體專欄等形式,大力宣傳加強綠色礦山建設的重大意義,曝光礦山企業存在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等問題。
此外,根據礦山的證照、現有儲量及環境保護等情況,該局還實行綠色礦山建設、邊開采邊治理、閉坑治理等分類處理,采用關停、整合、限期退出、轉型升級等多項措施,逐步淘汰現有小型礦山,切實減少礦山數量,優化礦山布局。目前該市有亞東水泥、瑞龍采石場等8家礦山在積極建設綠色礦山;蘇瑞礦業、龍騰礦業等22家礦山實行邊開采邊治理;牯牛山采石場、新開路碎石場等23家礦山實行閉坑治理礦山。截至目前,瑞昌市礦山已治理面積120萬余平方米,道路硬化約30多公里。
在該局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下,瑞昌市地質礦產局先后榮獲全國首批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全省5個縣,瑞昌市是九江唯一一個);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先進縣”(全省3個縣,瑞昌市是第一名并在全省國土資源工作大會上作典型發言);2017年全省礦產資源執法監察工作先進集體;2014~2017年連續四年被九江市國土資源局評為九江市國土資源系統目標管理考核綜合先進單位,2015~2017年連續三年被九江市人民政府評為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目標考核九江地區第一名等148余項集體和個人榮譽。
然而成績屬于過去,新的征程就在腳下,瑞昌市地質礦產局將緊緊圍繞九江市國土資源局和瑞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繼續全面落實“服務發展、保護資源、維護權益”的職責定位,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內抓機關作風建設,外破礦業發展難題,為瑞昌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