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綠色礦山風的興起,全國各地不僅是受環保高壓管控被動整治,同時也在積極自主投身綠色礦山建設當中。
廣東作為貿易港口也是走在了前列,“十三五”期間,廣東省下達江門市的省級綠色礦山建設任務為15個。江門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積極開展省級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省級綠色礦山建設資金逾3.4億元,已建成省級綠色礦山21個,超標完成任務。
據了解,廣東江門礦產種類豐富,主要以建筑石材為主,在2019年統計,只在江門的礦山就有58個,而隨著發展,礦業在人們心目中一度是以污染破壞環境的一個代名詞。
目前,這種局面正在全力改善中,隨著環保要求的提升,江門積極響應推廣綠色建設,努力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起初,說起礦山,我們想到最多就是灰塵漫天,滿山是廢石渣土,揚塵、廢水等問題非常嚴重,員工生產環境也差,道路也沒有綠化。最后慢慢的,許多民眾包括當地政府都是談礦色變。
然而,經濟發展不能完全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經濟與自然必然要有平衡,自2917年實施環保政策以來,各地關停、整頓了一大批污染企業,采石場這類揚塵問題嚴重的企業也面臨更多的環保問題。
據悉,在2014年開始廣東江門市就開始了綠色礦山的建設工作,進行了綠色礦山的企業試點——泰盛石場,最終我們看到了一個滿目無綠的礦山到綠色精致盎然的改變,礦坑復綠滿目春,一片生機。
伴隨個試點的成功,許多企業按照這種模式開展復綠征程,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從依法辦礦、依法采礦、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水土保護、復墾復綠和社會民生等多個方面,細化驗收標準。
與此同時,構建綠色礦山建設長效機制,規范開采,技術革新,進行安全意識教育。
為支持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江門市形成了礦產資源開采準入條件共識,凡不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礦山企業,嚴格加強日常監督管理,發現有污染行為的,列入江門市行業管理“黑名單”,在采礦權到期時不準許其采礦權延續申請,同時不準許其參與新出讓采礦權的競投。
為了保障綠色礦山工程建設順利推進,這些公司都分別先后投入了幾千萬資金。迄今為止,全市共投入省級綠色礦山建設資金逾3.4億元,已建成省級綠色礦山21個。
如今,一個個綠色礦山的建設正如畫卷般鋪展開來,向我們展示著經濟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之盛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