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來礦山封停的事件一個接著一個,全國一片關停之勢,礦山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9月6日,根據《中共遼寧省委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全面實施非煤礦山綜合治理的意見》等的有關規定,普蘭店區人民政府決定對大連市北臺石材有限公司等15家礦山企業進行核減關閉。仍未自行拆除現有廠房設施,并恢復土地原狀等,其政府將組織進行強制拆除,一切后果由各位業主自行承擔。
8月19日,漳浦縣所有礦山、石材廠關停整治在遭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后,目前,該縣無證礦山和非法砂場已全面關停,持證礦山和合法砂場也在加快整改。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石材漸漸的成為建筑的裝飾材料之一,然而隨著環保的嚴格,全國各地掀起了石材整治的大潮,在這場整治的大潮中,全國各地石材礦山陸續關閉,在這石材礦山關閉的背后,也是值得石材人深思的。
中國工程院院士蔡美峰指出:我們日常生活95%的能源、80%的原材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由礦業提供。礦產資源的開采和供給,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可靠支撐,
必須不折不扣地完成。所以礦山資源開采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過去拿礦,一般是先發現礦產,然后按照程序辦證,只要有足夠的資金和“關系”就可以搞定,方法較為簡單。但未來隨中國對礦產資源嚴格管控,拿礦越來越難,一定要改變方式方法。
一、以項目配套來拿礦。
二、以工業或產業園區配套拿礦。
三、大企業與上游礦主合作獲取礦產資源。
四、以美麗鄉村建設綜合配套拿礦。
符合綠色礦山建設規范要求,采礦權證到期才可延續,不合標準或將退出,這也是當下礦山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必須做到位。礦山不斷向綠色礦山方向發展,礦山只有綠色發展,才能更好的生存下來,更好的向前進,也是當前環保的迫切需要。綠色礦山建設是唯一出路,不是可有可無的退路。
能給老百姓解決就業和收入問題,才能和諧發展。礦山開采成本,必須有專業科技支持,才能穩步發展。把所有礦山停了就會有成百上千的工人失業,那些依靠礦山資源的企業也會隨之停產,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會導致我們的礦山工人越來越窮,也不利于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