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自11月24日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均經歷了今年以來范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程度最重的一次污染過程。為應對大氣污染,多省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加強了環保整治力度。
河北——停限產一直持續到年底
12月10日,河北省大氣辦發出通知,要求區域一、區域二城市于12月12日18時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啟動Ⅱ級應急響應。
采取的強制性減排措施主要為:對鋼鐵、焦化、鑄造、碳素、建材、醫藥(農藥)等高排放行業企業采取差異化錯峰生產,對一般產能過剩的行業企業采取輪流停產方式;未執行輪流生產、錯峰生產的企業,采取降低生產負荷等方式減少污染物排放。
山西——省級最嚴環保法規來襲!
近日,山西省出臺《山西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修訂)》,《條例》在治理防治污染方面做出了諸多“令人乍舌”的嚴格規定,號稱:“史上最嚴”,鑒于我國各地政府在政策制定方面的相互借鑒特性,預計類似政策也會在其它省市得到借鑒和推廣,明年國內環保形勢恐怕嚴上加嚴。
山東——1.6萬余家企業停產限產
為應對近期重污染天氣,山東啟動了相應級別的應急減排措施,近期責令1.6萬余家企業停產限產。重點對列入預案減排清單的煙粉塵排放單位和產生揚塵的工地依法實施停產或限產。停產、限產企業分別為7900余家、8800余家。在橙色預警級別下,參與錯峰運輸聯動的柴油運輸車輛16117輛,重點行業的2900余家企業開展了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無組織排放整治。
生態環境部:明年啟動第二輪環保督查,為期四年
2018年12月15日,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在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南寧年會上發言時說,明年開始,新一輪督察將全面啟動,計劃再用4年時間,開展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工作,“計劃前三年還是常規的全面督察,最后一年開展‘回頭看’。”
根據環境部此前發布的消息,截至12月6日,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5個督察組已全部完成督察進駐工作。進駐期間,督察組共受理有效舉報38133件,合并重復舉報后向地方轉辦37679件。地方已辦結26873件,其中,責令整改12240家;立案處罰2991家,罰款21414.36萬元;立案偵查186件,行政和刑事拘留88人;約談1804人,問責2177人。
今年的停限產已經讓家底兒不厚的企業苦不堪言,更讓無數工人提前踏上了回家的路……雪花飄飛,這個冬天寒氣有增無減……
在國家大力開展環保整治的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已是不可逆轉之勢,所以復綠之路且長且艱巨,在進行環保整治的同時,應認真調研民企老板的損失和員工們的生存、失業問題,妥善安置好勞動人民。讓發展走上正軌,讓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