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石材企業主動適應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認真落實隨州、隨縣黨委政府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努力打造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綠色石材產業發展新模式,推動石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形成了產業規模化、企業集群化、發展綠色化、產品多樣化的發展態勢,開啟了隨州石材礦業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 獲全國綠色示范礦區專家推薦
◆ 礦山復綠通過國檢
◆ 礦區出水水質監測達到安全標準
◆ 石材加工園區廢水循環利用
◆ 粉塵實現“不下山、不出園”
◆ 參入了全國綠色礦山標準編寫
◆ 加入全國綠色礦業戰略聯盟
◆ 國家新聞媒體稱隨州為全國石材界綠色發展領軍者
◆ 礦區的綜合治理受到各級領導一致肯定和認可
◆ 成功入選全省重點產業集群
面對這一長串豐碩業績,隨州石材商會表示,決不滿足現狀,對標行業最高標準,落實示范區建設,把隨州石材綠色發展示范區打造成全國石材發展的“樣板區、展示區、模范區、先進區”,繼續走在全國石材一流方陣的前列。
隨州,石材資源豐富!
隨州,石材品質優良!
隨州,發展石材區位優勢明顯!
隨州,石材產品受消費者青睞!
………
隨州石材如此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區位優勢深深吸引著隨州黨委政府決策者的眼球。
他們及時領航定向,順勢而為,果斷決策,把石材產業列為發展戰略,依托石材資源開展產業招商,變荒山包袱為資源財富,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從今天的成功的實踐來看,隨州、隨縣黨委政府的決策可謂高瞻遠矚,英明科學。
建立石材園區基地
對福建的廈門泉州、廣東的云浮、山東的萊州和四川雅安等中國石材主要生產基地來說,隨州石材產業起步晚。但企業老板精英多,投資大,設備先進,起點高。
隨州黨委政府順勢而為,因勢利導,再次正確決策,建立石材工業園區,延長石材產業鏈,讓石材開采、加工、銷售合理匹配,一條龍發展,實行規模經營,創建全國最大的花崗巖石材生產基地。
目前,已經建有吳山、萬和二大石材工業園,園區現有礦山開采企業19家,石材加工企業162家,累計投資150余億元,實現年總產值166.3億元、年稅收2.2億元。成功入選全省成長性重點產業集群。直接跨越了“散、亂、小”粗放經營階段,實現了產業配套完善,形成了集約規模化發展的大格局,完全不屬于目前政策打壓之重點對象。
瞄準福建石材招商
福建是“中國建材之鄉”,石材產業配套、人才眾多、品牌凸顯、巨頭集聚,是全國石材群英薈萃的地方。輻射力大、競爭力強!全國各地石材企業,各大型石材礦區80%都是福建人新建和開發的。
隨州石材產業優勢明顯、潛力無限。但養在深閨人未識,長期以來無人問津,沒有形成產業。當地經濟落后,交通閉塞,老百姓捧著金飯碗要飯吃,大部分青壯勞力拋家別子、背井離鄉到異地打工,依然難以解決溫飽。
隨州市的石材產業發端于2002年,原隨州市曾都區通過招商,引進福建福磊石業等幾家石材企業到吳山設廠辦企業,成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但真正的快速發展,還是在2006年9月8日后,隨州、隨縣政府組織專班到廈門參加石材招商會,積極聯系福建石材商家,并出臺文件承諾給外地客商以最好的投資環境,隨后又瞄準福建老板精準推出“以商招商”的策略。
在隨州、隨縣政府努力工作和優惠的招商宣傳政策感召下,最終使全國各地2萬多閩商拋家別子,輾轉數千里,來到隨州北部荒山野嶺,開辟石材礦山,創建石材基地。
綜上所述,隨縣石材企業是黨委政府招商而來的合法企業,其企業的產權與經營權理應受到政府的保護。同時,近來中央接二連三開會、下文件,各級主要領導三令五申強調要求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民營企業,千方百計保護民營企業。對于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需以發展來解決,切不可簡單粗暴一味關停。